APP下载

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医卫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9-01-13赵曦

魅力中国 2019年51期

赵曦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0)

高职院校第一课堂指的是专业课的学习,学生通过第一课堂能够学到更多专业化的知识,而第二课堂则是参与实践,指的是学生参与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将在第一课堂上学习到的专业知识更好的应用到实践中,因此,也可以认为,第二课堂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平台,其与第一课堂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互相融入,共同组成了一个系统整体。那么怎样对第二课堂课程的项目设置情况进行优化呢,这对提高第二课堂的育人效能,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需求标准,或者与市场需求标准精准对接等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医卫类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

高职院校中所说的第二课堂指的是一个平台,其是学生在第一课堂之外的时间进行一些公益类、服务类、文体类、实践类等活动的平台,不但在活动的形式上表现出了多样性,还具有开放性。目前,随着高校共青团的改革,高职院校均实施起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通过对学生在第二课堂上的工作内容、项目的供给情况、评价机制以及运行模式等的改革,促进了第二课堂平台上各项活动的科学化、制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这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第二课堂成绩单产品,使第二课堂成绩单上能够将学生所参与的第二课堂活动的过程、结果等进行详细的记录,这将作为展示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有效说明,当然社会企业也可将爱此作为招聘员工的有效凭证,因此,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也更加明确的体现出了高校共青团的育人价值。

二、医卫类高职院校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方法

(一)将技能实践课程项目凸显出来

由于医卫类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是面向管理以及服务的第一线岗位人才,需要培养的是实践经验比较丰富、职业能力还比较高的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医卫类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应将其重视起来,并有针对性的对第一课堂学科的专业结构进行调整,在增强第一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及实用性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如此说来,第二课堂需要做好与第一课堂配合、协作的工作,同时注重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使其作为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同时,将其进行弘扬。

医卫类高职院校大学生通过再各个医疗机构中的基层实践中,可以发现,其第二课堂成绩单课程项目还包括了思想成长、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活动成绩,这也就使得技能特长、实践实习等之类的活动占比比较低,甚至出现了覆盖面不足的情况。在对此进行分析后发现,这是由于高职院校在技能特长、实践学习等活动项目供给不足所造成的。建议医卫类高职院校将其重视起来,将学生的技能特长、实践实习等活动项目重视起来,同时对活动的形式进行创新,丰富活动的内涵,在校园内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的精神以及在实践活动中的能力。

(二)加强对第二课堂课程项目的规划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卫类高职院校中,新入学的学生其层次角度参差不齐,学生的基础认知水平、基础素质均比较低,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将第二课堂课程项目的规划设计重视起来,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从高素质技术技能的培养情况来看,医卫类单位对学生的技能素养、综合素质等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第一课堂的专业知识学习时,学生要尽可能的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将在第一课堂中学习到的专业知识更好的应用在具体的医疗及护理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长、特色品质等,更加的设计和规划第二课堂课程项目,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定向岗位群在素养方面的需求。除此之外,在就业出口方面,医疗以及护理岗位所应用的导向也更加明显,这也就要求医卫类高职院校不但要做好基础素质的学校教育,还要做好对学生技能素质进行培养的职业教育以及融入社会的能力教育,只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阶段,对学生教育的侧重点不同,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有的放矢。

(三)对现有的资源进行统筹,并形成一种多元化的育人共同体

医卫类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很多活动项目中所涉及到的人员、场所、平台等各类资源均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和专业性,这就需要学校对如书馆、就业指导中心、信息中心等部门进行统筹,并与其一起建立一种多元化的育人共同体。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不但要对自身资源要素的效能进行挖掘,还要将眼睛向外看,与其他部门加强联系和对接,并对其他部门的资源进行统筹,放在一起统一进行系统化的引导,使各部门在育人理念上达成一致,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一起前进。比如,医卫类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先做好与学生会、图书馆、各个系部的对接和联系,增强第二课堂课程项目的供给,再做好与教务处、系部、教研室等的对接和联系,增加技能特长类课程项目的供给,最后做好与就业指导中心、创业孵化园等的对接和联系,增加学生融入社会之课程项目的供给,由多个部门共同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做好引领服务。

三、结束语

总之,医卫类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其内部共青团组织要将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视起来,并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对现有的第二课堂课程项目进行完善,并根据第二课堂成绩单中课程供给情况以及实施的情况,对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的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学生所需要的指导服务,对第二课堂课程供给项目进行优化,为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做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