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培训优化路径研究
2019-01-13渠畅
渠畅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广东 珠海 519000)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指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大学生创业培训是创业教育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一、基本情况
参训学员共177人,分两批参加培训,第一期98人,第二期79人。男女比例约为2:1,来自某省21个地市。
在课程设计方面,每月集中授课一次,持续三个月,内容包括理论学习、经验分享、参观交流、创业实训四方面为学员提供指导:邀请专家学者为学员系统讲授创业思维、团队管理、市场营销、产品创新、企业文化、战略定位等创业理论;联系成功创业者、多次创业者、一线投资人开设创业私享会,分享私密干货;带领学员参观高新技术企业、初创独角兽、创业孵化器、高新技术园区;选拔创业导师为学员提供定制创业实训。两次培训平均出勤率达90%以上,远高于同类培训课程,最终两期培训共有167名学员达到考核要求,取得结业证书。
二、实施效果
效果是衡量培训的唯一标准,特训营课程体系设置是按照Deming PDCA circle基础模型搭建,每个环节均各有其特色和依据。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计划要求执行,可从以下三方面体现出特训营实施效果:
(一)学员满意度高,获得感强
在第一次培训结束后,对全体学员进行了课程质量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培训获得学员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肯定。问卷从培训内容、培训质量、讲授水平和服务质量四个方面18个维度测量了特训营的满意度,所有维度平均得分为4.39(5分制),其中最高分达到了4.74分,最低为4.12分,其中三分之一的维度达到了4.5分以上。
为保证培训效果,为培训学员指派专人担任班主任,从招生开始全程参与培训实施。班主任与学员同吃同住,从课程接受程度,到饭菜口味喜好,全面详细了解学员实际情况。班主任根据掌握情况及时调整工作安排,帮助学员解决实际问题,获得学员广泛认同。
(二)优化思维模式,学员成长显著
在学员满意的基础上,培训进一步关注为学员带来的具体变化和成长。第二次培训分别在课程开始前和课程结束后对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比前后区别,验证课程效果。结果显示,课程在创业意愿、机会识别、自我效能等方面对学员影响显著,有效优化学员思维模式,增强学员创业动机及创业能力。
(三)有效推进学员创业进程
通过参加培训,处于不同程度的学员都获得一定的实际帮助:已处于初创期的获得了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长期发展规划;有明确创业项目进一步细化了创业计划书;有创业意向的进一步挖掘创意明确方向。例如在第一次培训结束时,已有学员注册贸易公司开始创业,越来越多的学员在冷静思考、科学计划之后开启他们的创业之路,证明培训有效推进学员创业进程。
三、创业培训优化探索
相对于以往的创业培训课程,本次培训课程设计以模拟创业代入实际问题,以多元模块互补认知盲区,以班级活动延展培训效果。有效链接理论与实践,让经验最大化转变为效益。
(一)以模拟创业代入实际问题。
采用模拟实训方式开展培训,即学员在创业导师指导下,根据学员实际需求设定模拟目标,通过逐步学习课程各模块后,不断完善创业方案,在导师的帮助下解决实际问题,最终以答辩形式考核学习成果。模拟实训相比传统教学能够激发学员创业主观能动,帮助学员解决实际问题,带领学员通览创业全程,从而帮助学员规避风险,提高学员创业成功率。
(二)以多元模块互补认知盲区。
创业培训模式应多元化,分为讲座类、分享类、实训类和参观类四类课程模块。分别从理论者、实践者、指导者、观察者的角度带领学员理解创业内涵,丰富创业视野。孕育“创业型学习者”。培养学员不断寻找新的方法,新的资源,新的同行者和潜在导师以学习新事物的能力。
(三)以班级活动建立联系抓手。
在创业培训课程设计之初,就尤为强调班级建设,在集中授课的过程中,由班主任推动班级建设,通过选拔班委、制定班规、设计班服等活动,唤起学员对班级的身份认同。培训结束后,根据学员需求,定期组织班级活动,进一步巩固凝聚力。
结语:
一直以来我们认为,创业培训不是仅仅是一次性的培训,课程结业也并不意味着结束,相反,创业培训是开始,是学员终生学习、勇于创新的开始。目前主要采取依靠班级活动延续影响,虽取得一定成果,但随机性强,续航能力弱。随着学员数量每年增加,班级活动势必不能维持,需要建设特训营持续学习长效机制,为历届特训营学员搭建交流提高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