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9-01-13樊志环
樊志环
(河北省保定市第十三中学,河北 保定 071000)
随着学生生活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其需要处理的利害关系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多。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根据教学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核心素养培养计划,保证在提升学生自身素养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关系
在初中教育阶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关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在新课改全面深入的今天,《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渠道。在现代教育理念下,社会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关注程度普遍提升,人们已经认知到《道德与法治》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之间的关联性。一方面,核心素养培育拓宽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深度和广度。现代教育理念下,人们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认知逐步提升。学生只有具备了核心素养,才能够健康成长,科学成材。但一直以来《道德与法治》并没有得到人们充分的重视,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督促教师深入挖掘《道德与法治》中的核心内容,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拓宽该课程的教学深度,全面提升该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在核心素养培养的指引下,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挖掘课程中的有效资源,不断武装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科学培育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另一方面,《道德与法治》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指引方向。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核心素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在教学实践中,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核心素养如何量化等,仍然是一道难解的命题。基于此,教师通过优化《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既能够把握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和目的,同时也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立德树人,以身作则
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比较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导致现代教学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也就是学生除了考试成绩较好,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均相对较差,部分学生还可能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这对于其未来发展具有消极的影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主流,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如果教师与家长未能及时对其进行引导与教育,学生有可能会出现畸形发展,如厌恶学习、沉迷游戏、桀骜不驯等,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打铁先要自身硬”,教师为人师表,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言行去感化、教导、影响学生,处处树立榜样作用。唯有如此,学生才会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与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价值观念。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时,首先自己要做到合理控制情绪,在教学与生活中不随意发火,并能认真、耐心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友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平和、耐心等情绪的力量,相信通过长期的熏陶与感染,定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与品性。
(二)打造情景课堂,吸引学生参与
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丰富,情景化教学已经成了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之一。有理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需要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而在一定的情景条件下,通过教师的引导指引学生可以十分高效地学习。在情景化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别有着自己的角色定位。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完全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学生解答问题的思路,从而最终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的发展。比如,带领学生共同设计编排道德与法治情景剧,让学生通过自身表演以及观看分析剧情中所包含的各类想象问题,再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辨析讨论。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形成独立的道德意识与法治观念。在与师生交流的同时产生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和广泛探索,最终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情景化教学的真实情景所带来的教学效果,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引导学生模拟组织活动,鼓励学生研究当今问题
初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奠基者,是未来社会的参与者,《道德与法治》不应该脱离社会真实环境而进行独立性授课,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模拟组织各类活动,鼓励学生深刻研究当今问题。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书本上所划分的重点理论,鼓励学生积极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全面提高分析判断以及解决眼前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法律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积极开展模拟法庭的活动,让学生自行分配法官、公诉人、原告、被告等不同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拓展法律知识,依托于《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依托于信息教育资源,真正模拟现实法庭的开庭、审理、辩论、宣判等诸多环节。通过这种类型的活动,既能够优化学生的法律意识,也能够达到宣传普法的教学目的,培养合格的遵纪守法的中学生。另一方面,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以贴合课本内容的现实案例作为辩论的主题,开展别开生面的辩论活动。比如“城管撤走梯子,高空作业工人摔亡”是最近的社会热点,教师让学生分成支持或反对城管执法行为的两派,分别开展辩论。学生在辩论过程中,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道德水平,以便开展更加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同时,学生在辩论过程中,也能够切实分享自身的道德法律认知。
三、结语
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价值观念,教师必须要对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完善,通过以身作则、情境教学以及回归生活等方式来创新教学,让学生可以真切感受道德与法治的力量与作用,并主动去学习、去了解、去探究,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与法律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