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自主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究
2019-01-13谭国红
谭国红
(吉林省汪清县天桥岭中学,吉林 延边 133204)
引言
通而不达,举一反三,是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在我国的教育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也要求教学工作者更新教学理念,以引导的方式将强制性的知识灌输转变为学生群体对课程知识的积极研究、探索和实践。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学习能力更是一种科学、向上的学习品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对于数学学习大有裨益,同时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及三观塑造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自主合作学习的特质及优点
自主学习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运用自己的思维和创造力解决遇到的问题。许多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时,解答得不够耐心,给学生的建议没有针对性,不能做到时常鼓励学生并积极与学生沟通,这就很容易打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积极思考得不到老师的肯定,渐渐地就丢掉了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课堂的好习惯了。
合作学习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即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或者班级的形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数学问题。在师生间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们与他人的协作能力。用过师生,学生间的互动可以打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实现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增强思维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中学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
数学是高度严谨的逻辑学科,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数学更是一种“模式”科学。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强大的师资力量作为基础支柱,因而增强学校的师资力量是前提首要,重中之重。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初中学生进入青春期,思维活跃,热情洋溢。大部分初中学生反应敏捷,学习能力突出,但学生们也较为贪玩,有的学生容易沉迷于游戏而难以自拔。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难以自主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更多学生缺乏与他人开展合作学习的思想意识,而闭门造车式的学习导致效率较低,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收获甚少,学习成果不孚众望。
三、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的具体对策
(一)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思想上的认识冲突,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自主学习的培养需要教师一定的引导,在教学情境中,好的问题可以起到很好的刺激和引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作用。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学情,同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来进行。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一些选择和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有一定的创新,这样的问题情境才会起到更好的教育教学引导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新颖的实际问题,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待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以及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都是教师制造认知冲突的重要前提。正是因为前期有了这些基础,教师在提出一些不同的观点时,学生才会感到认知方面存在的冲突和矛盾,从而引起他们一探究竟的愿望。在生活中的确有一些常识性的内容,看似正确,但如果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这些内容未必就是正确的。因此,从这样的一些角度选择合适的主题,让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和解释,这对于学生综合数学应用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来说都有促进作用。
(二)充分运用信息工具
现在是信息时代,网络很发达,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学习很多的知识。比如,利用计算机建构数学模型,有些比较复杂的函数,绘图较难,就可以利用相应软件在计算机上绘图,然后获取有用的信息。另外,对于立方体的切割问题,实物毕竟有限,有些需要不断实践和探索,才能找到最佳答案,实物操作可能会耗时耗力,不划算。利用计算机,只需要修改几个参数,然后拖动图像旋转即可,修改也方便,因此能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对于课堂上不太懂的知识,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求助,还可以了解更多的东西。但是要注意,这些信息工具要做到合理应用,该思考的还是要思考,不能盲目依赖信息技术。
(三)有效的课前检测,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进行分层教学
在新课程开始之前,笔者会让学生事先完成导学案。在上课时笔者会对这些导学案进行审阅。这时笔者就可以根据学生对导学案的完成状况,将学生进行有效分层,再进行教学探究活动。笔者在课前对学生进行检测能够更好的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分层探究的教学好处在于,能够让基础相同的学生围绕存在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从而高效解决问题。在导学案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的有效设置。通常情况下,课前的导学按所设置的问题不宜过难,应该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设置。这样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在课前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层次的预习。
结语
数学学科是高度的抽象性、结论的确定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的结合体,学好数学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力的培养都非常重要。按照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新要求,自主合作的模式是最适应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也是最适合学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的一种模式。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地解决学生的问题,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多实践。毕竟数学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学生形成的严谨的思维方式,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都能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