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走向小组合作化的方法
2019-01-13阿瓦尼沙牙生
阿瓦尼沙·牙生
(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中学,新疆 疏勒 844207)
在初中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开展符合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为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信息素质提供了基础条件。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尽职尽责,想尽各种办法提升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探索创新式教学手段,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创造可能性。
一、关注个性化发展,合理分配组合
由于传统教学形式的单一,并且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新课改中倡导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为了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小组学习合作的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的不同、学习能力的不同、知识储备量的不同,以及接受能力不同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引导学生相互之间合作学习、互利共赢,从而使得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全面提升自身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详细的了解,科学、合理化的将学生进行不同的区分和组合,进而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
针对科学、合理化分组提出几点注意要求,首先教师要注意合理区分不同学生,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和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搭配在一起,使得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带动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共同进步。其次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们的性格特点,将性格不同的学生分配在同一个组合当中,使得小组内的学习氛围和谐热烈,使得动、静得到有效的结合,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最后,教师也要关注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如果将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聚在一起的话,很可能通过共同的学习擦出新的火花,使得学习氛围变得异常火爆。
二、科学合理化评价合作学习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教师要在合作学习之后进行科学合理化的评价和总结,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找到对学生有帮助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帮助学生转变感性认知,慢慢形成理性认知、思路,使得知识架构更加系统性和完整性。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们不仅掌握课堂教学知识,也帮助学生巩固原有理论知识,不断丰满自己的知识架构体系。比如,在学习网站建设策划时,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给每个小组布置制定网站建设策划的学习任务。在小组成员自由讨论及完成任务期间,教师可以认真观察每一个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的表现,发现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教师了解每一位学生。有的学生比较主动,具有领导者气质;有的学生则比较内向,但有时也会因为某个观点而争论的面红耳赤。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
三、关注小组合作,公平公正评价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所起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教师不仅要监督每一个小组中的每一位学生是否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任务的讨论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们有效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师要关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中的进展状况,对每一个小组提出的问题都应该做好标记,进而总结出所有小组的产生的共性问题进行进一步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们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一位学生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表现,了解每一位学生们的个性特点,进而对该学生做出科学准确、客观的评价。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素质教育开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基础。要想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就要摒弃传统的、单一性的评定标准,要采用多方评定进而综合结果的评价方法。比如将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作为评价标准,通过不同的比例分配,最终达到公平性、客观性。而教师也要适当地进行总结性评价,要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断改善自己的学习状况,不断成长和进步。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们的信息素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提升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这也是学生们走向社会必备的学习能力,更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过我们社会进步的想象,社会发展离不开团队合作,也离不开个人竞争。现阶段,社会需求的人才必须具备基本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意识以及竞争意识。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小组合作学习创新式教学方法应用其中正迎合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不仅使得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高涨,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还增强了沟通交流能力,并且也增强了团结协作意识以及竞争意识,提升自身素质,为良好素质的养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今后步入社会提前做好了铺垫,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型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