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音乐教学改革探讨

2019-01-13吴玉东

魅力中国 2019年51期

吴玉东

(安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河南 安阳 455000)

一、中职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几乎都是学习成绩较差、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并且中职学校的学生家庭不完整,父母缺乏管教子女,以及落后的偏远农村学生比例相对较高,导致部分学生心理扭曲,或心理亚健康甚至有心理疾病。中职学校在目前的社会处境也十分艰难,在教学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帮助家庭有困难的学生,以及时刻引导学生心理的发展,显然这些努力收获并不十分明显。

中职学校教育目标以学生操作技能为依据,目的是为社会培养能有一线工作的有技术的技术人员,因此在中职学校中操作技能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也由于学生入学时成绩较差,基础知识水平太低,因此中职学校学生的理论水平、思考能力、创新发展能力较差,教师对于这方面也很少进行传授或培养其理论水平及思考创新等能力。

在中职学校中音乐教学也存在这类问题,只看学生在工作中能用到什么就教什么,学生对知识点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2016年的全国音乐考试中我们可以得知,我国音乐教育存在着十分严重的问题,学生只谈概念不谈音响,这种所学的知识并不能成为自己的知识。而在中职学校中这类现象就更为严重了,只谈理论不谈音响、只听音响不知其理论十分常见。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厌学现象是十分常见的,课堂上睡觉、玩手机、说话等不良习惯屡见不鲜。

二、中职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子曰:“立于礼、兴于诗、成于乐。”在两千五百多年前我国音乐就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在周朝就有了音乐机构管理音乐,并利用音乐的功能维护着封建王朝的统治地位。例如:“佾”和“乐县制度”。音乐有着一定的功能性,

中职学校的学生多处于17~20周岁这一年龄段,行为习惯、人生观、价值观都已接近形成,改变是很困难的事,通过教育进行引导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尽可能地让学生进入课堂是中职学校的一大难题,因此教法改革,适应当下学情,是十分必要的。

三、在新形势下中职学校音乐课的教学目标

在教育教学中教学目标的明确是至关重要的,明确教学目标指导教学以达到教学目的。联系学情确定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中小学要求的三维教学目标在中职学校中也应按其要求执行。音乐课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音乐课的目标之一。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尾声,多数学生的成长环境较差,如父母离异、单亲家庭及留守青年缺乏父母关爱等。由于长期处于不健康的成长环境,学生心理扭曲,情感脆弱,对社会他人的关爱以及社会责任感缺失,其价值观也处于扭曲状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责任感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教书、育人”,教书容易,育人难,教育中职学校的学生更难。在当今崇洋媚外的现象很多,人们总认为国外的文化、教育以及商品都比国内的好。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文化发展,以及我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重大影响,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四、中职学校教师教育观念的改革

中职学校一直以培养有操作能力的社会人才为目标,学生毕业就能进入工作岗位进行实地工作,并不像大学培养的学生那样,科研理论强,实际操作差,毕业需培训的教学观念。但是中职学校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职学校的确为社会输送了一批批优秀的工作者,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这样的工作人员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的要求。我们回看历史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大部分工人无法紧跟时代的步伐而被淘汰下岗,因此填鸭式的教学观念已无法满足社会的要求。在中小学校中经常说要改变教学观念,把课堂留给学生,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对文化知识进行探索。中职学校虽然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基础知识薄弱,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文化知识技能也是十分必要的,教师的教育观念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学生只有具备探索学习的能力才能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中适应社会而不被淘汰。笔者认为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文化知识的能力是很重要的,是符合社会要求的。

五、在中职学校音乐教法的探索

(一)情感体验

音乐教学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情感,体会生活是音乐学科教学目标之一。在教学中聆听音乐,体会音乐思想是音乐教学的一个环节,但面对当今学情只听音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欣赏音乐时可采取观看视频的方式来欣赏音乐,视频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有效的办法。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用动画音乐,来表现音乐在每个环节的变化及特点,甚至各部分的转折点也清晰可见。在听音频时,教师可采取先设问再听音乐的方法,使学生在听音乐时就有目的地去听,从音乐中得到答案。音乐的感情色彩丰富,学生总结其感受以及各部分音乐的对比,体会情感变化,感悟生活的美好。

(二)知识技能教学

在知识技能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动脑探索学习的能力,设问探讨,学生通过互相讨论得出结论,或留下课后作业,锻炼学生自己通过查资料,利用互联网等资源得到相应答案。在查找一个问题时很有可能随时发现新的知识和问题,有利于学生的文化积累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在课堂教学中陈述性知识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陈述所查到的内容,同学之间互相补充,学生在听取他人的答案的同时也随之思考,有效避免人在心不在的现象。学生上网能力是很熟练的,极有可能查到书本上没有的信息,对扩展其知识面是很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