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有效设计与评价
2019-01-13刘盈盈
刘盈盈
(南昌市十二中,江西 南昌 330025)
初中数学的作业设计与评价作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起着巩固学生学习成果,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作用。因此,怎样高效的进行数学作业的评价与设计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地引入互联网进行课后作业布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应用互联网进行课后作业布置,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与教师的课后互动,也会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初中数学的学习效率。
一、应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的优势
(一)增强教师与学生的课后互动,提高学习效率
互联网技术的特点,就是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沟通互动。教师通过互联网技术布置课后作业,一是可以随时动态监控学生作业完成的进度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二是针对难度较大的课后作业学生可以及时与教师进行线上沟通,提高学习效率。通过互联网的有效运用,就显著增强了课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时效性强
应用互联网技术布置课后作业,可以很好的让学生做到当日事当日毕。互联网模式下的课后作业布置,是一个动态监管的过程,学生在完成初中数学作业的过程中可以时时反应遇到的问题,教师也通过互联网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时时监管。因此,互联网模式下的初中作业布置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这种时效性反应到教学过程中,就表现在教学质量显著提升,教学效率大幅提高。
(三)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互联网技术的充分应用,可以让学生自主的接触到大量的学科知识。对于初中数学作业布置而言,有效的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运用网络,可以让学生根据作业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就行自主学习,通过搜索互联网信息,学生对当天布置的作业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由传统的被动完成作业转变为主动完成作业,实现了变被动为主动的跨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
二、互联网+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与评价
(一)充分利用社交软件进行有效沟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可以进行即时沟通的社交软件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交软件具有互动性强,可以随时相互沟通等特点,将这些特点应用到初中的数学课后作业布置上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沟通软件随时与学生保持联系,解答学生的学习困惑,学生也可以通过沟通软件随时向教师提出疑难问题。因此,我们广大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也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运用各种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通过建立初中数学作业的QQ群或微信群,将学生、教师创建在同一个群内,课后通过QQ群或者微信群上传学习资料,布置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通过终端设备查看作业信息并按照要求完成布置的作业任务,这种方法节约了教师在课堂上布置作业的时间,而且学生通过阅读群内信息对布置任务更加明确。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可以在群内充分互动,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解决,学生通过QQ群或者微信群上传作业,教师随时对作业进行批改并对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这就有效的提升了学习效率[2]。
(二)有效利用网络题库资源,针对性的进行练习
与传统的书本作业练习不同,网络题库具有题库资源丰富,题型新颖独特等特点,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初中作业设计时要充分利用网络题库的优势,充分考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实际,有针对性的加强学生的课后练习。教师也要注重新颖题型的引入,这些新颖有趣的题型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效率。例如在寒暑假期期间,因为中学生的寒暑假期普遍较长,传统的教学手段就会将学生与教师的联系割裂,而运用互联网技术则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首先通过QQ群或者微信群随时与学生保持联系,并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认真分析,针对每一名学生的具体学习进度和学习能力,利用网络安排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自主通过互联网搜索,寻找与自己较难掌握的知识点有关的习题进行反复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当引导者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主动搜集训练习题,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这就是互联网教学的巨大优势,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题库内容丰富多彩[3]。
(三)充分理解互联网+思维,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在日常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有全局意识和战略思维,充分理解互联网+教学的丰富内涵,互联网+教学手段多种多样,微信群和QQ群以及网络题库只是其丰富内涵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互联网+的真正内涵是通过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一是搭建起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让学生与教师在互动的过程中加强教学效率;二是学生通过运用互联网手段养成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并在运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养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互联网+的具体应用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还可以通过视频同步讲解习题,学生自主搜索答案解析等方式展开课后作业的有效设计与评价[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手段也越来越多种多样。我们广大的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这一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工具,让课后数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与互联网技术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加强学生与教师的沟通联系,让课后习题训练与评价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