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特色校外教育活动的新探索
——以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为例
2019-01-13匡缨
匡缨
(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北京 100160)
一、近年校外教育活动概览
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位于北京城南约15公里的丰台区花乡郭公庄南,是一座建立在汉代王陵遗址上的博物馆。大葆台一、二号墓,是目前北京地区考古发掘规模最大、十分豪华的两座汉墓。
经过几年的开发努力和基础设施的筹备,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的校外教育活动卓有成效,有竹简书法、模拟考古、投壶活动、活字印刷活动、司南体验、造纸术活动、射箭活动等七项常规性活动。
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在校外教育活动的构建中,强调博物馆与青少年活动的重要性,通过教育活动的创新以及活动方法的完善,进行活动项目的创新及展示,充分满足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互动需求。
目前,校外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机补充和拓展,成为青少年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对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近年来的校外教育活动做一梳理,整理出我们创新构建这些展览和活动的思路与初衷,本着活动育人的原则,在主题、形式、过程等多个方面尊重青少年教育的要求,实现育人功能,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校外教育活动创新构建的思路
(一)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发去构建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校外教育建设的各个环节,可较好地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校外教育活动中通过传统文化教育与教学,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悟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有效地去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馆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基本宗旨,推陈出新,构建了许多有代表性有水准的精品展览和实践活动。
2018年11月27日,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北京市丰台第八中学中海校区馆校合力,共同举办了“章服之美——中国传统服饰知识讲座”。讲座由博物馆的赵芮禾老师主讲,中海校区校领导、辅导老师和社团的同学们聆听了讲座。赵芮禾老师结合纺织考古发掘的实例,对历史上各朝代的传统服饰风格样式进行了详尽介绍,结合中国传统服饰基本元素、历史变化作了分析,展示了中国服饰文化历史上的辉煌。
(二)从培养爱国情怀出发去构建
基于培养爱国主义情怀这个出发点,我馆构建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春节》展览,在2019年春节前夕把展览带到了海定区北苑社区,和那里的居民、青少年一起看展览、写春联、送祝福,以春联为依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家风家训。
2018年12月22日上午,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举办了“冬至春生——笔情墨趣迎新年”书法文化体验活动。这是博物馆为提升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和书法欣赏水平,帮助中小学生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理解和学习,帮助他们培养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特别举办的迎新年公益活动。同学们不仅收获了关于竹简的一些知识,还亲自书写竹简,收获了一幅幅精彩的作品,更从中感受到竹简独特的存在价值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中华民族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三)立足本馆历史文化资源去构建
我馆是一座汉代遗址类博物馆,定位是汉代文化区域中心。在构建创新校外教育活动时,我们以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综合实践活动为平台,进一步指导更多学校的学生从多角度认识汉朝的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等情况,开发出许多具有汉代历史风情的校外活动。
投壶是从先秦延续至清末的汉民族传统礼仪和宴饮游戏,也是上古时期重要的礼乐活动。基于汉代投壶游戏,我们构建了投壶活动。
孩子们在古色古香的场馆环境中,了解投壶游戏的历史沿革和演变过程、游戏规则以及与此相关的文献史料和历史人物、历史故事。他们穿上汉服,效仿古人相对跪坐于红色漆榻上,两名学生之间放着投矢的壶。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两名对坐的学生相互礼让一番之后就开始了投掷。在欢愉声中,投壶游戏中的礼让谦和精神作为一种文化积淀,被学生们所秉承传续。
(四)从馆校联动出发去构建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与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合作,在充分考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博物馆教育共同特点的基础上,历史学科教研员、老师们与博物馆工作人员一起,对博物馆教育资源进行了归纳、梳理与挖掘,设计出具有博物馆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并编制活动手册,该手册将活动细化成“活动目标”“知识引航”“快乐体验”“拓展提升”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均配以文字进行教学引导。比如在“知识引航”引导学生做好知识储备,明确考古学等概念,设计“问一问、填一填、查一查”巩固行前准备。再比如在“拓展提升”里从动手操作与学以致用结合,提出引发学生进一步自我探究的问题。使来馆参加活动的孩子们带着兴趣和问题来,活动结束后老师在课堂再总结和强化,使博物馆资源得到教学化开发,强化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语
博物馆校外教育所追求的是寓教于乐、做中学,让青少年在体验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感受博物馆的知识和美好,在学习中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在竞技中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这对博物馆教育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创新构建教育活动时要时时观察、记录青少年对知识点的掌握度和兴趣点,从青少年的兴趣出发,从教师的兴趣出发,不断地学习新理念、改进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