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我国垃圾分类的探究与分析

2019-01-13李梦迪李洺君蔺斯诺

魅力中国 2019年51期

李梦迪 李洺君 蔺斯诺

(1.2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3.华北理工大学以升创新教育基地,河北 唐山 063210)

一、引言

随着《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正式施行,我国正式进入了垃圾分类法治化时代。垃圾分类相关话题引起我国社会各界的持续热议。如何持续推进落实垃圾分类,已成为我国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大挑战。本文从我国垃圾分类现状入手,提出了我国在垃圾分类进程中的相关问题,阐述了垃圾分类的重大意义,并提出若干解决对策。

二、我国垃圾处理办法

目前我国对生活垃圾大部分会采取填埋、焚烧和堆肥的方式来进行处理。相较之下,填埋处理比较简单,且投入成本小,但这种方式侵占土地严重,并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因此这种处理方式亟待改善;焚烧处理技术复杂,投资和处理费用较高,但处理速度快、减容性好,燃烧热能进行发电,炉渣可作为道路路基基料等回收再利用,资源化效果好;垃圾堆肥技术成熟,减量化和资源化效果较好,但仅可以处理厨余等垃圾中的有机部分,应用范围有限,且残渣较多。

综合来看,由图1的我国生活垃圾总清运及处理的数据分析可得,从2009年到2017年随着生活垃圾清运量的不断增多,垃圾焚烧处理量稳步提高,但填埋依然是我国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

三、垃圾分类的重大意义

(一)垃圾分类的目标

至2020年我国家庭垃圾分类回收率达到35%,这是国务院在2017年3月发布的垃圾分类计划中所设定的短期目标。在理论层面,“三化”是垃圾分类的总目标,即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在实践层面,垃圾分类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旨在通过垃圾分类最终达到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以及保护环境的目的。

(二)垃圾分类的意义

节约土地资源。垃圾有效分类可以减少垃圾填埋占地,解决难分解物质占用大量土地,降解时间成本大的问题。

减少环境污染。废电池、废弃灯管等有害生活垃圾经分类后通过特殊的方法进行安全处理,可有效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如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生活垃圾都可以通过分类回收使其循环使用,不仅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还节约了资源,加强了生态环境建设。

减少对地球上其他生物的危害。从许多实例来看,垃圾分类回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减少废弃塑料等垃圾被动物误食而导致的死亡。

(三)垃圾分类的必要性

对垃圾进行规范的分类,后续才能更好地进行无害化处理,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减负,使社会和国家更好地发展。

四、我国垃圾分类相关政策的发展

早在20世纪末,我国就颁布了有关垃圾分类的政策。例如国务院在1992年颁布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及建设部在1993年发布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中都提出了垃圾分类相关要求。全国人大常委199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首次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全国各城市需要逐步实施垃圾分类的制度。但至20世纪末并未提出具体的相关分类标准和实施办法。

建设部在2000年颁布了《关于公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的通知》,选取北京、上海、广州等八个城市作为试点城市,开始生活垃圾分类的实践,推行垃圾二分法。住建部2009年提出《生活垃圾分类标志》,要求因地制宜地制定垃圾分类方法。至2017年国务院颁布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短期目标,提出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要细化垃圾分类类别、结合本地状况,并要求有害垃圾作为一个独立分类类别。

近年来,中国开始加速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发改委、住建部、生态环境部等九个部门在2019年6月联合印发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规定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并在2025年前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作为代表率先进入垃圾分类法制化时代。10月14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起草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正案(草案送审稿)》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

五、关于我国垃圾分类问题的分析

(一)我国垃圾分类现状

我国的垃圾分类起步很早、,但至今仍苗而不秀,秀而不实。根本的原因,是在我国现有基础上垃圾分类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另外就是我们对垃圾分类的本质和规律还没有客观和清醒的认识。

我国在垃圾分类方面一直以来是靠政府提倡、市民自觉,缺乏相关法律规范。这就导致对公民的制约相对不足,进而相关规范在很大程度上流于表面,无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次垃圾分类工作流程混乱,管理制度陈旧。尽管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在积极推行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但根本的的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却未能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导致垃圾分类工作未能有效施行。另外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还存在着区域的不平衡,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垃圾分类设施愈发完善,但很多地区的垃圾分类设施依然是简单的二分垃圾桶,这使得这些地区的居民垃圾分类的可试验性降低,严重阻碍了垃圾分类的落实与发展。

随着我国垃圾分类政策的进一步推行,政府对垃圾分类的体系建设、工作落实等方面也日渐重视且逐步进行完善,垃圾分类法制化、细致化与智能化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二)落实垃圾分类的对策

积极引导居民自觉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国家的相关部门应从刚开始的对居民柔性干预最终达到居民自觉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

加强垃圾分类配套体系建设,完善垃圾分类工作管理制度和执行流程。只有各地方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地做好相关制度的顶层设计,我国垃圾分类才能长远发展。

强化组织领导和工作保障,加强垃圾分类监督引导工作,对相关法制严格执行,在实践上推动垃圾分类进程。

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工作,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以及分类方法,让全民一起行动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出努力,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贡献。

六、结语

垃圾分类对我国发展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但从我国现状来看,垃圾分类的执行成效不容乐观。垃圾分类的法制化,是当前中国推进垃圾分类的关键一环。此后在持续推进垃圾分类法制建设、完善执行与监管制度及对全民的积极引导下,我国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