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研究

2019-01-13顾益新

魅力中国 2019年13期
关键词:分组语文课堂新课改

顾益新

(江苏省张家港市港口学校,江苏 张家港 215600)

新课改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改变过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传统小学语文课堂,多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回答问题。这样的课堂大多气氛沉闷,学生被动接受,会有明显的厌学情绪,进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那么在新课改调整下,就要求教师做出创新和改变,要积极调动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忱和兴趣。做到课堂以学生为主,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和理解,注重语文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这是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发展发向,也是教师创新语文课程的标准。

一、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若想调动课堂学习氛围,便要让学生主动参加到课堂中来,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学习环境。要改变传统课堂中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现状,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李广射虎》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提出“李广是谁?他生活在怎样的一个历史时代,他为什么要射虎”。这样问题提出,必然会激发学生们对这一段历史的兴趣。从而参与其中,与此同时,也可以伴随着多种课堂活动展开。例如这篇文章开头部分便有一首卢纶的《塞下曲》,其中提及“夜引弓”自然而然引出李广,那么教师便可提问“同学们可还知道哪些诗歌中赞扬过李广?”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当然,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并不完善,很多概念无法完全理解,此时便也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将学生带入其中,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激发学生课堂积极性,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积极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爱为学问之始”只有热爱,学生才会积极投入到语文课堂中去。所以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便也成了新课改下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

二、因材施教,分组学习

在小学语文课程学习中,小学生学习水平,智力以及思维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求教师要进行分组教学,当然分组标准并不是依靠学习成绩,而是参考同学们性格和思维进行分组。前期可以将拥有同种思维方式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中,让他们在讨论中获得自信,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期可以将拥有不同思维方式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学习其他人的优点和长处,也可以增强他们的胆量,让学生敢于提出质疑的声音,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而不是刻板,机械地记录着教师的想法和思路。“因材施教”是孔老夫子提出的教育方法,在新课改的推动下,逐步走进课堂。突破传统束缚。让学生们真正意义上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

三、利用多媒体,深化知识点

在当今信息时代下,多媒体已经逐步走进校园的每个角落,多媒体教学将原本单一的枯燥的语文课堂,以动画,声音等形式展现出来。合理利用多媒体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长城与运河》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下有关长城和运河的纪录片,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下长城和运河,让学生充满无尽的想象。其次,可以找一段朗诵长城与运河的诗歌音频,配上音频,激发学生对朗诵诗歌的热爱,再进入文章主旨,利于学生记忆和加深印象,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先人智慧的钦佩。

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天真烂漫,活泼好动的阶段,传统教学完全束缚了学生想象力,为了让学生能更快更好的理解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提升个人素养,在提问时把握好问题的尺度。想象是创新的开始,教师此时便应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例如在学习《我给江主席献花》这篇文章时,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可以提问“如果让你给主席献花。你会跟主席说些什么,你会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做这一系列的事情呢?”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提问,让学生发散思维去想象,让学生真正的融入课堂中,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主体,提高语文教学成效。

结束语: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教学方法受到很大冲击,创新是必然的,但不代表教师要抛弃传统课堂上所有模式,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强调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有兴趣的学,而不是机械的记忆。在新课改推动下的创新教学,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分组语文课堂新课改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谈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跳出高年级语文课堂“死寂”的怪圈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创新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