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高效实施

2019-01-13胡纯创

魅力中国 2019年13期
关键词:洋葱实验教学教学模式

胡纯创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第三中学,广西 桂林 541300)

在高中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实际开展高中生物教学的时候,要对教学策略进行更新。教师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基本内容出发,为学生提供明确的方向。教师在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进行准确定位的情况下,让学生的高中生物学习成绩得到全面提升。在对实验教学进行优化的情况下,让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得到全面发展。教师关注当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构建高效的实验教学课堂。

一、现阶段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开展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涌现出了十分多的问题。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第一,教师针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往往是运用单一和陈旧的教学模式,这并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很多情况下,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到实验学习中,在不能跟上教师讲课步伐的情况下,就严重影响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发展和进步[1]。总的来说,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时候,教师则要创建有力教学举措,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提高高效性的具体策略

(一)为学生规范操作提供引导,培养动手能力

教师在进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更新,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和发展。在此,教师要为学生的规范操作提供指导和帮助。在这其中,让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经常运用到的器材主要是显微镜。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运用显微镜。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对高倍镜和低倍镜进行重点选择[2]。通常,高倍镜的放大倍数比低倍镜大,分辨率高,适合局部的材料,低倍镜会观察到很大的范围。因此,教师让学生对实验的器材进行重点掌握,提升学生的实验学习效率。比如,教师针对高中生物实验“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教学内容,则要引导学生运用高倍镜进行观察。在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之后,则要运用低倍镜,在找到了叶片细胞之后,就可以换为高倍镜进行观察。学生在参与具体实验的情况下,就会明确规范操作的重要性,也提升了自身的动手能力。

(二)实验中进行记录,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培养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其中融入素质教育。由此,这会对教学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教师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就应该形成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中重点观察。同时,要求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准确记录。在这其中,要求学生从实验的具体结果着手,对基础步骤进行完善。在进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就应该从教材内容出发,还要让实验的数据展现出应有的意义。

比如,教师针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教学内容,就可以让学生以此取出洋葱的外表皮,并制作出装片,随之运用低倍镜观察。学生在观察的时候,还需要把移动装片移动到紫色大细胞上。在此,需要让学生进行记录,学生关注细胞图像,通过不同的形式对洋葱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的具体形态进行记录[3]。学生要准备笔记本,实行小组学习的模式,对分离和复原的过程进行观察。最终,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提升,也展现出了较强的实验能力。

(三)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开展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关注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但是,学生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存在错误的理解和认识。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应该转变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具体实验结果出发,让学生针对具体的实验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此其中,提升学生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师针对“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实验观察的过程中,就可以针对学生用镊子取出洋葱根的内容提供指导,并将其放在载玻片上,加入清水,用镊子和洋葱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还需加上一片载玻片。在这些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针对出现错误实验结果的学生,教师要让学生找出实验失败的具体原因,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形成科学谨慎的态度。

结论: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为学生构建生动和形象的教学课堂。在这其中,教师对教学形式进行更新,从具体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内容着手。在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教学模式下,能够让学生面对学习拥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学生拥有教师针对性的指导,为学生创建生动和形象的高中生物教学课堂。在实行有力教学举措下,促进学生更好发展和进步。

猜你喜欢

洋葱实验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洋葱:别闹了,我不是“白衣天使”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切洋葱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