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校企合作的出路探索
——以桂林市交通技工学校为案例

2019-01-13韦淑顺

魅力中国 2019年13期
关键词:校企中职汽车

韦淑顺

(桂林市交通技工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4)

一、校企合作的内涵

校企合作,顾名思义,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教育模式。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教育是学校与企业在资源、技术、师资培养、岗位培训、学生就业等方面的合作,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利用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与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学校与企业双赢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是解决学校实训资源、场所不足、学生就业困难、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需要;是企业获得优秀技术人才,零距离顶岗就业员工,解决科研问题的需要。

二、校企合作的依据及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养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此基础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提出要用十年时间,总体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健全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解决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使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显著增强。

因此,校企合作在中职教育中意义重大。对于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性,还能够增强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及就业的无缝对接平台。据某权威机构调查显示,我国汽修人才市场出现了百万以上的缺口,其中高端汽修人才是最紧缺的。预计到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这组数据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汽修行业存在着巨大的需求空间,谁掌握了更高更先进的汽修技术,谁将在将来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中职学校汽修专业与企业紧密联系的办学实体,将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独特的技能人才培养优势。同时,通过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拓展,适应“互联网+技工教育”新需求,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坚持校企双制,努力实现行业企业得到人才,学生职工得到技能,技工院校得到发展的多赢目标。

三、本校汽车维修专业校企合作发展情况

一是本校在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内涵发展为主线,励精图治,开拓进取。汽车维修专业是本校的拳头专业,厂房宽敞,设备齐全,工位充足,全部采用一体化模式教学,本专业学生人数占学校总人数的40%以上。虽有这么好的条件,培养的学生跟岗、顶岗、就业一般都是按模块化往汽车后市场安排与分配,但因为行业的实际情况,每个企业能接待的实习生少则3-5个,多则8-10个,学生实习分散,不便于管理。同时,企业的实力参差不齐,保证不了实习的质量,不利于培养学生,提升技能。从2015年开始凭借着建设汽修专业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的东风,纵深推进与企业的深度合作。目前与本校汽车维修专业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有:桂林客车发展公司、广西汽车集团,深圳汽车协会、江苏伯乐汽修联盟、桂林当地的汽修联盟等近30家企业合作。从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到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开设订单班、冠名班等,主要针对企业需要开设相关课程,并设有相应实训室。使学校的教学不再滞后于生产,培养的学生与合作的企业能进行无缝对接,不再需要培训,即可得心应手的上岗。通过深度的校企合作,本校的汽修专业的学生实习对口,就业有良好的保障,每年能使该专业300—500人受益。

二是根据职业教育的相关要求和校企合作制订的培养方案,第二学年把学生到合作的企业进行跟岗实习活动;以期把前期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跟岗教师要求每个学生每周写好周记,记录工作过程中的收获以及存在的问题;每月跟岗教师和企业的指导师傅根据学生所写好实习心得及实际表现,做一次月度小结,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正的意见,便于学生实习一步一个脚印,促使学生各方面的成长。实习结束后,企业也针对每个同学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表现给予相应评价。第三年的学生顶岗实习,学校根据个人的要求,个性化、模块化的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如主攻汽车美容的往厦门相应合作的优质企业;主攻钣金喷涂的往深圳汽修联盟、伯乐汽修联盟;主攻机修方向的尽量安排在本地企业等等。正是深度的校企合作,等同于为学生的实习、就业打开了绿色通道,保证学生学有所成。

三是要求本专业教师每年用一到两个月时间到相应企业进行社会实践,了解企业的文化制度、管理模式、生产模式,同时亲自学习企业的新技术,学习结束时须通过企业和学校的考核等。以此深化学校教学改革,促进师资团队建设,融合企业资源文化,培养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四、校企合作的建议

第一,加强学校对校企合作的认识。首先,优化课程设置;合理的课程设置是保障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前提;汽车维修专业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不能与实际相脱离。为适应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需要,学校有必要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其次,优化师资队伍;专业师资队伍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为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教师需要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实践的精髓,并将职业岗位任务与人才培养有效衔接,实现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大幅提高。

第二,充分利用学校优势,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汽修专业是目前中职学校的热门专业,近来进行校企合作的学校、企业也在日趋增加,但部分企业并没有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因此学校必须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使企业认识到校企合作的发展前景及重要性。中职学校主要是培养实践型的专业技能人才,因此其优势在于实践。针对汽车维修专业而言,学校要加大对专业的重视,可以聘请汽修行业专业以及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到学校开展讲座,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认识汽修专业,并对此产生认同感。中职学校的学生平均年龄在16-18岁,他们并没有十分广阔的见识,在心智上也谈不上成熟,如果能够多和专业人士进行交流,不仅能够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还能更加坚定学习的信念。通过进一步的沟通交流后,学生也会对企业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从而认识到中职学校在校企合作方面的优势,克服困难坚定学习信心。

第三,建立校企合作保障机制,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在进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汽车维修专业要确定其突破口,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制定保障机制。汽修专业是一个具有较强专业性与实践性的行业,因此学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的模拟企业在学校内建立实训基地,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所需要的用人要求,而且通过实际实践能快速适应岗位需求。此外,在企业中建立保障机制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对实习生进行劳动保护。完善的保障机制,对企业、学校、实习生乃至家长来说都是一种自我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四方共赢,才能使企业放心的和学校进行合作。

五、结束语

截至当前阶段,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教育谋求发展的最主要模式,因此应充分发挥我校汽车维修专业优势,结合学生实际特点,深化校企合作。通过完善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汽修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均合格的汽修专业人才。在为企业输送大量专业型人才的同时,也为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猜你喜欢

校企中职汽车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汽车的“出卖”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3D 打印汽车等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