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学生合作的系列化微型主题班会实践研究

2019-01-13耿宗民

魅力中国 2019年13期
关键词:班会课班会教师应

耿宗民

(抚顺市新宾县第二高中,辽宁 抚顺 113000)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将“立德树人”的定位置于“全面发展”之上。对高中学校而言,应把德育放在第一位。而班会课是班主任向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是建设好班集体,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集体的重要保障,其重要性已毋庸置疑。但我国当前高中的班会课中,普遍存在重说教轻感情、内容单一、形式呆板等问题,并没有发挥出真正的德育作用。对此,国内许多教师积极探索有效开展班会课的新途径,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改善德育课堂的一个有效措施是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众所周知,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标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的理念,当前在国内高中学校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如何把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入到主题班会中,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关于这方面的探讨,目前国内发表的系列论文中,提出了一些良好的建议。本文将聚焦于在高中学校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来开展初中的德育主题班会课的教学策略。

二、准备工作

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仅仅是实施班会课的形式,教师在筹备班会课之前还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唯有如此,才能为开展高效的主题班会课奠定基础。

(一)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高中阶段基础薄弱的学生,大部分学习成绩差,长期以来形成自信不足,本能与教师保持距离。甚至有些学生性格孤僻,独来独往。另外有部分学生,他们成绩不好但丝毫不自卑。其中有些人看似调皮捣蛋不爱学习,但其实思维敏捷,可塑性极高;还有些人在文体或其他方面具有特长,这些学生内心深处非常期盼老师能欣赏他们。若想提高学生在主题班会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平时应主动接近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每位班主任均应在心中建立一个全部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的“数据库”。只有把师生间的心灵障碍打通后,才能开展好德育工作。

(二)合理确定班会课的目标,构建学生感兴趣的主题

教师应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和大部分差等生学业成绩不好的特点,制定合适的主题,达到恰到好处的德育目标。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阶段,情绪容易波动,但总体上性格开始朝着稳定与成熟的方向发展。因此,班会课可选取目标不太高但格调上是催人奋进的主题,这样就易于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高中生行为规范和职业生涯都是比较合适的主题,或者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分享成长历程。

(三)丰富主题班会课的形式,消除学生的审美疲劳

很多学生对主题班会课缺乏兴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班会课的形式太过单一,上课前他们基本上就能猜到这节课的大致情况。同样一个主题班会,可采取不同的实施方式,比如教师主讲、播放影片、学生表演等。不同方式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但是,再好的班会课形式也不应从一而终,应有所变化和创造性,让学生参加完一次班会课后就能期待着下一次班会课。特别是,高中社的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快速发展,且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教师应尽量少用说教为主的班会课形式,多采用那些有利于让学生称为主角的课堂形式,我们现在身处在信息社会时代,教师根据学生的特殊情况独立地创建一些课堂新形式也是值得提倡的。

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德育主题班会课上的应用

上段提到教师应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来开展不同的班会课,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具有较强的知识性的主题班会,如环境保护、安全教育、青春期教育等,均可采取这种方式。教师在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来开主题班会课时,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分组,每组中均应包含组织能力较强、表达能力好、思维活泼的学生,以不超过6人为宜,而那些不善言辞、性格内向的学生应分散到不同组中。教师应尽量将平时合得来的学生放在一个小组,避免出现合作小组貌合神离的现象。其次,要从开始阶段就消除课堂紧张感,营造轻松的合作学习环境,创造民主和谐的讨论氛围,打消性格内向的学生的顾虑。比如,上课前教师先讲一个幽默的笑话,就是不错的做法。再次,要鼓励小组探讨和独立思考相结合。有些学生平时不爱动脑筋,只要小组中有人能出主意,他就随声应和。教师应特别留意这部分学生,一方面是设法提出他们熟悉的和感兴趣的议题吸引他们的兴趣,另一方面注意在巡察时把目光适当停留在这些学生上,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重视。鼓励独立思考是为了避免有些学生人云亦云,对思想教育体会不深。最后,允许学生表达观点时各抒己见,教师随后做正确的引导。主题班会课与数学、语文等课程不同,没有非常明确的答案。每个学生自身的知识、世界观和情感认知差异大,教师应鼓励他们充分表达所思所想并适时发现问题,引导纠正。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若想在德育课堂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改变枯燥的主题班会课堂。这需要教师在平常生活中成为学生的知心人,才能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班会主题。在召开班会时,教师应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个很好的班会形式。本文提出了在德育主题班会上应用小组合作模式的若干注意事项和建议,但在实践中仍然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需要教师不断尝试、改进,以期取得更佳的德育效果。

猜你喜欢

班会课班会教师应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谈班会课的主题及组织形式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小学主题班会课中德育的实施策略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