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职业院校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建设的研究

2019-01-13陈伟李奇

魅力中国 2019年30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协同育人

陈伟 李奇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3)

2018年2月4日,《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实现重大历史任务的角度,以及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的高度上进行了深化落实,这一战略的实施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关键的作用。

贵州作为目前全国贫困面积最大、脱贫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要在2020年实现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乡村振兴这条路。贵州省职业院校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积极作为,发挥培养“三农”人才的优势,为贵州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提供必要的人才和技术支持,真正实现农村让城市更向往的美好愿景。

乡村振兴,是国家的一项重大工程,是全民都有义务参与的事业,必须要汇聚全社会力量。服务社会是职业院校的重要功能之一。职业院校应自觉肩负起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崇高使命,为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服务。职业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教学机构,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具有天然优势:首先,在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方面更灵活,更注重实践;其次,贵州职业院校农村生源多,人才培养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直接推动作用更为明显。

通过实践育人协同体系的培养,提高学生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能力,为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提供人才资源支持,为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题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职业院校实践育人协同体系的基本内涵、构建策略以及实现路径共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职业院校实践育人协同体系的基本内涵

(一)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自2017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以来,后在2018年2月4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这一战略的实施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四个全面”中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同时是我们国家在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环节。

(二)职业院校实践育人

2014年初,教育部提出了实施“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建设计划”,决定建立一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充分发挥养成作用,强调实践在育人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让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得到升华和提高。实践育人是指“通过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建立起学生与客观世界的联系,在实践过程中提高知识水平、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活动”。

2017年末,教育部思政司等部门共同部署推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要求打通实践育人“最后一公里”,切实加强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进一步把高校思政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引向深入,树立新思政观,并再次强调构建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切实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协同体系

实践育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实现既定目标,势必要将政府、乡村、社会、企业、学校五个方面统筹规划以便协同互动,构建多方联动、有效融合的多赢合作机制,注意发挥施教者和受教者的自主精神,发挥其主管能动性,推进实践育人的创新性和普遍性,立足校企合作平台、校农合作平台等资源使实践育人架起五个方面的桥梁。在有规划、有统筹、有组织的协同育人体系中,使得学生的思想觉悟、政治意识、使命担当以及综合素质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让广大学生具备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主动性和相应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二、职业院校实践育人协同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坚持问题导向原则,明确乡村振兴战略带给实践育人的机遇和挑战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职业院校实践育人体系的建设提供了绝佳的历史机遇。一方面党和国家出台了大量的政策,鼓励职业院校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去,另一方面,乡村的广大空间和对人才、资金、技术的巨大缺口,也为职业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职业院校融入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巨大挑战或者风险,这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无法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需求。部分高职院校存在追逐热门专业设置而缺少长期规划的弊病,没有自己的特色专业,缺乏职业技术的积淀;二是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模式单一、技术落后,无法满足现实需要的问题;三是师资不能满足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需要,缺少能够为乡村发展提供必要指导和培训的一线人才。四是不少高职院校对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还存在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学农务农为农的爱农情怀淡化、农民心态和工匠精神的价值取向不坚定,亟需进一步强化“实践育人”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功能。

(二)运用共通互联原则,寻求“政、企、校、社、农”五方最大公约数

借助对涉农课程体系的改革,练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这一扎实内功。一方面在内涵建设上下功夫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同乡村振兴的“契合度”,另一方面要在对外扩展方面着力打造“政府、企业、社会、职业院校、乡村”五方合作育人的平台,协同参与课程体系建设。三是在师资队伍的继续教育建设上,为专职教师搭建与农业专家的有效交流平台。

(三)坚持实干创新原则,找出“政、企、校、社、农”五方协同的契合点

三、职业院校实践育人协同体系的实现路径

(一)立足教学实际,打造实践育人平台

建立职业院校实践育人的五方合作平台。各个学校成立相关的工作小组,定期举行研讨会,制定出统一的行动纲领和细则。

(二)整合各方资源,利用已有校企合作平台以及校农合作平台,实现实践育人驱动

(三)厘清职责边界,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开创实践育人新格局

(四)政企校社农参与,五方联动,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实践育人过程协同共管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协同育人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