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9-01-13胡立东谢淑群
胡立东 谢淑群
(重庆市云阳县凤鸣镇凤鸣小学,重庆 404500)
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获得知识的开端,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因此,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首先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作为教者,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单纯的知识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每个学生扮演情境中的一个角色。这样,学生上课就是在情境中参加各个活,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学生不仅学的轻松,愉快,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让学生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有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
二、教师的正面引导诱发兴趣
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同时扮演多种角色,但职业角色是相对单一的。小学教师的根本任务就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奠定基础,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和体力,既要使学生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承受现有的各种社会关系,又要使他们能够承受社会发展的要求,所以小学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小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要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前提下“引导”要顺着学生的学,就着大家共同关心的“疑”与“惑”来“导”。引导并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和质疑问难,引导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引导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诱发兴趣中应该由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①端正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克服学习冷淡和厌学等不良情绪。②充分发挥教师的情绪感染力。一个具有感染力的教师不仅善于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必要的冲突与挫折,而且还善于以自己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乐观情绪去启发和感染学生,增强其解决问题的勇气。③改善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气氛民主活跃。首先要了解所教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特点,模样他们的喜怒哀乐,以求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除了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以外,还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以往我们的数学教学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尽量使问题更加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如学习“厘米和米的认识”,要求学生先估计一下讲话,课桌,黑板有多长,再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实际测量,通过讨论交流,发事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到的数不同,从而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
四、开展游戏竞赛,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主动,对游戏有很大的兴趣。一般情况下,他们的注意只能保持在15分钟左右,在教学中,如果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来学习数学知识,他们就会本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地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来,使数学收到很好的效果,而且课堂气氛妙趣横生,师生感情融为一体。通过竞争可以引起大脑某些部位紧张,使处于“休息”状态的部们进入工作状态。竞赛为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在 竞赛中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必将唤起学生的内驱动,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趣。当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可采用“夺红旗”“接力赛”“夺冠军”等方法。对疑难问题采用“打开智慧锁”摘取智慧果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组织“计算接力赛”,争当数学博士,争当小小巧算家和师生竞赛等多种竞赛活动。
五、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人们首先利用感觉的材料进行思维的。学生在接受前人总结的知识时,也要充分运用感觉器官,直接形象地感知学习材料。然后由感知到表象,再逐步内化自己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每学一个新知识,都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感知材料,使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 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让他们在现中学,在学中玩,把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结合起来,促使他们自觉地学习。在引导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启发思维,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
总之,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学习获得良好效果的必要条件,学生对数学有兴趣就会从“厌学”到“爱学”再到“好学”,数学学习情感就会油然而生。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这需要广大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学习的心理规律和认知过程进一步探索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