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艺术文化服务宜昌全域旅游体系建设研究

2019-01-13屈文婧

魅力中国 2019年35期
关键词:宜昌全域景区

屈文婧

(三峡大学,湖北 宜昌 443002)

旅游是人们探知新鲜事物、探索未知文明的重要途径之一,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历经30多年游历四方,撰写的《徐霞客游记》不仅是系统观察和记述祖国地理自然世界的地理名著,同时也是描绘中国大好山河的旅游巨篇,在世界上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去欣赏家门之外的风景,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来到中国,欣赏中国风景,接受中华文化的洗礼。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旅游的定义不再只是单纯的欣赏风景,而是更注重游览背后的人文内涵。欣赏美景、品尝美食的同时也可以了解、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人文地貌,感受千年的历史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精神和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强大动力;旅游是文化最大的输出载体,二者相辅相成,携手并进。文化有利于旅游的品质化、区域特色化、效益化发展;旅游有利于文化的竞争力、影响力及吸引力的提升。只有进一步提升旅游行业中的文化内涵,将其全方位注入到旅游生产消费活动中,积极推进旅游项目中的文艺创新,提升旅游商品的文化创意,才能激发消费者购物热情,拉动旅游消费的可持续性发展,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既能欣赏到美景,又能体验到优秀的中华文化、浓郁的地域区域文化。

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全国加快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走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路子。“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行政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通过旅游业拉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区域资源的有效整合分配、深度融合文化和旅游产业,促进区域旅游发展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和模式。全域旅游追求的是旅游品质的提升,通过丰富的旅游产品,进行有序的空间规划和资源优化配置,以全景视野来实现区域旅游的产业化,打造科学系统的旅游品牌。其最终目的是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最终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因此,将艺术文化融入景区文化建设尤为重要。各个地区要想将自己的旅游办出特色,必须拿出本土原汁原味的艺术文化,将其融入到旅游产业中。

现今旅游业做的较好的敦煌,旅游行业管理规范,各个景区环境艺术设计各有特点,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其深厚的历史艺术文化。“春风不度玉门关”、“西出阳关无故人”,还有那绚丽了千年的艺术文化、光彩耀人的壁画色彩、巧夺天工的雕塑形态,无不令人叹为观止,石窟后的故事则令人寻味。在此基础上,敦煌又推出三大经典演出《又见敦煌》、《丝路花雨》以及《敦煌盛典》,让游客在游览当地美景、品尝美食以及体验当地风土人情的同时,进一步接受敦煌文化洗礼,感受千年文化,更加被祖先的智慧折服。此外,敦煌文创产品不仅满足了购物者的采购需求,还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敦煌夜市中各种手工艺品琳琅满目,民间艺人游走其中,更大发掘自身价值,民间艺术在此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保护。让世界认识敦煌,让敦煌走向世界。文化旅游是支撑旅游产业走向更广阔天地的核心竞争力。

宜昌,古称夷陵,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上中游分界处,建制历史逾两千年。巴楚文化流淌其中,拥有屈原、王昭君等历史文化名片同时也是国家重要水利水电战略设施——三峡大坝、葛洲坝工程的所在地,被誉为“世界水电之都”。宜昌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素以三峡旅游闻名全国。境内拥有三峡人家、三游洞、高岚风光、三峡大坝工程、葛洲坝工程、三国古战场、玉泉寺等众多历史文化古迹和风景名胜。此外还有华中地区最大的原始森林——神农架。林中古树参天,珍禽异兽时有出没。宜昌历史悠久,文化丰厚,历代众多历史文人多会于此,他们陶醉于西陵风光,写下众多诗文,更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欧阳修、苏轼、陆游等诗人在此留墨,这些都是宜昌宝贵的文化财富。

目前宜昌大力推广全域旅游,在景区设置,景点梳理等方面成效显著,对于景区艺术文化的建设还有待提高。艺术文化是景区人文建设的核心,集地方艺术特色文化精髓于一体,可集中反映当地的风土人情、人文地貌;推动景区艺术文化建设既可深入挖掘地方传统艺术文化,又可丰富游客游览体验,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凸显游览中的人文情怀。地方高校艺术专业是公共艺术文化体系建设的中流砥柱,将艺术文化专业扩展到为地方旅游建设服务,这样既扩大了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发挥其在公共文化艺术建设中的先导作用,又推动了高校艺术教育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宜昌人杰地灵,是巴文化的发祥地、楚文化的摇篮。这里民间文化种类繁多。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12个大项120多个子项,拥有62个民间艺术种类以及128名民间文化传承人、2470名民间艺人。[2]其中,屈原故里端午习俗、兴山民歌、宜昌丝竹、枝江民间吹打乐、长阳南曲、土家打溜子等多个项目入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发展全域旅游的道路上,可以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文化有选择性的推送给游客,让游客进一步了解当地文化,感受来自巴楚之乡的文化魅力。

三峡人家是宜昌市著名旅游景点、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长江三峡中景色最为秀美的西陵峡境内,三峡大坝与葛洲坝之间,跨越秀丽的灯影峡两岸。三峡人家内石牌众多,且“湾急、石奇、谷幽、洞绝、泉甘”。[3]三峡人家景区内自然风景秀美,然而却缺少人文情怀。据调查,三峡人家景区内现仅有土家民俗婚嫁表演以及编钟乐舞表演。龙进溪峡江婚俗表演展现了峡江人结婚的全过程,热闹有趣,表演者是当地村民,有抛绣球招亲的游客互动环节,调动游客的积极性,但是这种演出形式现今国内很多景区都有,如何能令人印象深刻,还需表演者在自身的表演以及节目形式策划上进行调整。此外,表演的时间安排也需调整。淡季景区内并无表演,旺季表演的时间间隔较久,导致很多游客无法体验这一民俗表演。景区内的编钟乐舞展演活动的形式以及内容在质量方面较之前并没有极大的提升,节目内容形式较为单一,游客对此演出活动热情不高,因此,演职人员的流动性也较强。如何让游客切身感受宜昌的风土人情,体验巴楚艺术文化的魅力,提高演职人员的业务水平,解决景区艺术文化表演人员流动性问题,保证展演活动质量,是演出活动长期顺利进行的关键。

三峡大学是宜昌市唯一的综合类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其必须承担的重要社会职能和使命。我校艺术类专业作为宜昌公共文化艺术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和高端优势,积极服务地方文化建设,发挥理论引导、实践助推的重要作用。将高校艺术文化与地方旅游建设相结合,有利于地方特色艺术文化的高品质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也可以保证展演活动质量,给游客一个更好的文化体验,打造文化品牌。

1.丰富艺术展演活动。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宜昌丝竹”纳入旅游艺术文化的建设中,组建以“宜昌丝竹”为特色的高校民族乐团,学生们在排练过程中,既提高了学习能力,增加舞台实践机会,又可以对宜昌丝竹有深刻的了解,无形之中对宜昌丝竹的传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游客在欣赏到高质量的文艺演出,促进文化体验的同时,也会通过网络对其进行传播,扩大宜昌丝竹的影响力;景区既能保证演出质量,又能解决演职人员流动性问题,同时也可增加景区的特色,吸引更多游客。此外,也可以将长阳南曲、土家打溜子也引入其中,打造宜昌全域旅游文化品牌。

2.加强文化创新,打造三峡文创品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夷陵版画纳入的旅游产品的设计中,丰富游客的购物体验,既可带动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又可推动宜昌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更好的保护民间艺人以及民间艺术,进而为我国“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找出新的出路与策略。

小结:

高校参与景区艺术文化建设,可以利用科研优势,加大地方文化艺术研究,更好地为景区艺术文化服务。推动景区艺术文化建设既可深入挖掘地方传统艺术文化,又可丰富游客游览体验,提升旅游服务品质的同时又可推广传播地方特色艺术文化以及国家级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更多人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中去。

猜你喜欢

宜昌全域景区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湖北宜昌卷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