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研究
2019-01-13吴传明
吴传明
(南昌汽车机电学校,江西 南昌 330000)
根据我国教育厅的信息,我国高校中开设了酒店管理专业的高达170所以上,专业名称也各异,包括了“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烹饪工艺”等等,所有的高校对这个专业的管理方法不一,甚至连招生方式都各不相同,有的高校此专业学生高达几万人,而有的高校却仅有几十人,他们不仅人数,甚至连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社会效率等等都天差地别。是什么导致了这一状况,是因为有的高校忽略了酒店管理专业需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的问题,也就是对专业培养目标产生了误解,而盲目追求专业的条件建设,其实就是一些所谓的“花把式”,注意不到最关键的问题,自然无法培养出好的人才。
一、酒店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酒店这一行业可谓“香饽饽”,其发展一直远远快于其它行业,就业率也是一骑绝尘的,我国高校学生的酒店行业就业率也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可谓是形式一片大好。我国对酒店行业的投入也一直在增加,截止到2019年,我国的星级酒店已近20万家,可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酒店行业的发展还会越来越快,就业前景也会越来越广阔。而中国市场中,也有大量的国际知名酒店入驻,如排名世界前十的希尔顿等跨国酒店,这些酒店主要处在我国一线城市,而且相对饱和,而二三线城市却是空白的。由于国际酒店的特殊性,其高层管理人才往往是外国人来担任,中国本土人才较少。而我国本土的许多酒店,如大型集团式酒店,也聚集着很多高学历人才,几乎占了50%。
二、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近年来,随着外国品牌的入驻,我国的酒店市场已经发生了改变,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了买方市场,酒店的关键问题也不是标准化管理,而是如何打响酒店的品牌、创造自己的品牌特色、酒店有何个性化服务、酒店管理条例细化等等问题。这说明,酒店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渐渐由一线的业务熟练的基层服务人员转变成了由一定的管理经验、有新意、有专业知识储备,且有着对酒店市场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深入了解的管理型人才。酒店市场发生了转变,但部分高校却没有敏锐地察觉到,他们仍旧将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基层的服务人员,但在今天,这些服务人员的知识已经成了人们行为素质的一部分,再将之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实属是对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对于这些高校来说,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这种新的管理型的人才[1]。
三、课程、教学模式设定
酒店管理的课程模式设定应该是以将基础课程、实践课程、创新课程进行有效整合的一种方式,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能力,这需要找到三门课程之间的平衡点,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三个方面进行有效地培养,更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在设计课程时,要设计有完整体系的课程,打破课程之间的壁垒,将他们的核心观念进行有效整合。最后,酒店行业发展飞快,课程模式也不应该一成不变,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完善和改革。
酒店管理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始终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引导者,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如支架教学法等,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培养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参照国外的人才培养模式,酒店管理专业主要有着工读交替、产学结合、订单培养等方法。工读交替知道是在每一个学年或者每一个学期的末尾阶段,安排为期一两个月的酒店实习,让学生有机会将自己的所学所想或创新的想法加以实践,更能明确之后的学习目标。产学结合是指将行业引入到教学环境中,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整合。订单培养主要有1.5+1.5和2+1的培养方式,指的是在前1.5或2年进行理论知识的全面学习,在后1.5年或2年进入实践,在时间过程中继续接受教师的建议。这些人才培养模式也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当然,这离不开酒店的配合,所以高校在设立这一专业时,就应该想到的学生的实践问题,与酒店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这样才能实施以上方案【2】。
五、结论
如今,我国的酒店行业飞速发展,酒店管理专业虽然也同时也发展,却始终与社会所需的人才之间存在断层。因为高校对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模式过于单一,甚至还存在观念落后的原因,不能满足如果酒店高度专业化、服务特色化的特点。所以,在进行教育改革的时候,我们应该从最根本的因素入手,改革其教育模式,从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设计思路的发掘上入手,进一步提高培养人才的素质,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好、更优秀的人才,也只有这样,我国的酒店管理专业才能更加健全、快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