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奈何花落去
——诗歌意象微课研究
2019-01-13胡忠林
胡忠林
(中山市南朗理工学校,广东 中山 528451)
在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诗歌教学,学生可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能够更好地感知文人的人格魅力,因此,教师需要高度重视诗歌这一部分的教学。而在新的时代之下,网络等新技术逐渐加入教学当中,其中就包括了微课模式,使得教学过程呈现出新的特点,给予了课程教学新的思路,对于诗歌意象的表现有很好的辅助作用,使得整体意象更加具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激起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一、微课在诗歌教学内容中的运用
(一)诗歌积累
很多家长在幼儿时期就开始培养学生背诵唐诗的能力,听起来似乎有悖于孩子发展的规律,但是就后期发展状态来看,前期进行诗歌积累非常有必要,当家长将背诵的模式进行转变之后,利用趣味的方式完成学习,孩子则可以在轻松的环境当中达到诗歌积累的目标。中职教育需要汲取这样的经验,在使用微课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设轻松的氛围,完成诗歌学习。另外,在短时间的学习当中,教师根据一首诗歌进行分析,之后从这一首诗歌进行延展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从而在量上达到一定的标准。
(二)意象具化
诗歌是浓缩的,短短几句包含着诗人的人生意趣、心情沉浮。以晏殊的《浣溪沙》为例,诗歌当中呈现出“花”这一意象,而教师使用微课的目标就是将这一意象更加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怎样的情怀令“花”只能落去,对这一个问题的详细讲解,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花”这一意象的具体含义,也能够通过花的状态感受作者的情怀。不仅如此,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选择音频、图片等,将诗歌当中的意象具化,从而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了解诗歌本身,了解晏殊在香径上不断徘徊时的心情,在具化的过程中更好地达到学习效果。
(三)拓展思维
一句诗中,存在着意象,甚至会因为诗人不断使用表现出意象群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意象进行思维拓展。晏殊使用“花”作为一首诗的意象,在花儿落下的过程中表现出自己的情思,而教师可以从“花”开始讲起,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展示更多运用“花”这一意象的诗人,将他们的诗歌情感加以对比,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同一意象的不同用法,也能够拓展他们的思维,广泛学习诗歌。通过微课展示,学生相互讨论,能够为诗歌赋予更加丰富的内涵,学生可以在微课学习当中产生更多的联想和想象,更好地形成诗歌学习的思维,感受诗歌当中的各类壮志或柔情。
二、微课在诗歌教学环节上的运用
(一)导入部分
例如在学习《观沧海》的时候,要想让学生感受到曹操的壮志豪情,则需要选择在导入的时候利用微课进行情景创设,使得学生更好地进入状态,从而能够感受到“东临碣石”的豪壮。在导入环节当中,教师可以选择利用微课展示诗人的小故事,例如在学习《浣溪沙》的时候,可以展示晏殊的生平,写这首诗歌时的心情。或者可以呈现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导入诗歌学习的情境当中,使得整个课堂顺利进入相应的状态。
(二)课程部分
微课模式比较短小,其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习,诗歌教学当中也可以使用微课,在短时间内向学生展示一种意象的特征,而诗歌本身则作为例子出现,从而让学生了解意象的整体性特征,同时完成了诗歌学习。例如,李贺偏爱冷淡色调,李白则喜好亮丽颜色,这就说明两个诗人在心态、追求、写诗方法等各个方面表现出不同。继续往后挖掘,则可以发现更多关于时代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的时候,最为关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到诗歌当中的意向,产生情感、散发联想,在感受诗人的思想时,能够更加主动地探寻这首诗歌背后的各个故事。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进行课件制作,其中的色调、图片、音乐可以按照诗人的气质进行设定,例如讲大历十才子,色调必然比较凄冷,讲竹林七贤,则可以配上阮籍的曲目,从而更好地将学生带入情境,感受诗词当中的意象。
(三)复习部分
利用微课,教师不仅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复习,复习意象的相关概念,同时可以帮助学生从这一意象出发,自行创作。这样,学生不仅对诗歌进行了复习,同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巧思进行诗歌创作,这是认识意象、感知意象的最终目标,学习诗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模式展现更多的资源,寻找一些新时代优秀诗作,让学生感受不同时代之间对于意象使用的差异等等。更为重要的是,在学习诗歌的时候,学生不仅需要更好地了解诗人的情怀,学生也可以在学习诗歌作法之后,主动进行创作,利用诗歌的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感。这样,对于各类意象,学生不仅能够真正了解,也能够对于各类意象进行使用,使得诗歌教学呈现出现代特点。
结束语
任何方法的使用,都是为了呈现出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诗歌板块的教学当中,不仅对于学生来说有难度,对于教师来说也很有挑战性。如何为学生呈现洛神“婉若游龙”的姿态;如果为学生讲解“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惆怅;如何将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形象呈现,都是教师应当考虑的问题,只有不断加强自己具化意象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展现古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