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外语教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2019-01-13李广华张晶
李广华 张晶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299)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于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1]。“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经过五年的发展,“一带一路”倡仪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18年8月27日举召开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其中指出自2013年秋天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对此热烈响应,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2]。
一、“一带一路”为高职院校外语教学带来的机遇
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以现有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已成为了前景大好的国际合作平台。截至2018年底,中国已与122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70个政府间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合作伙伴遍及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美国。2013年至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总额高达64691.9亿美元[3]。“一带一路”建设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教育的支持,与此同时“一带一路”也为教育提供了更好的发挥平台。
2016年7月13日,教育部发布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其中提出推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推动区域教育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提供了大契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支持。2019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再次提出扎实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的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必须培养大量的拥有如金融,物流,能源,商业,交通,机械等专业技能,以及掌握沿途国家语言,了解当地社会文化和习俗的有国际视野的技术人才。因此,“一带一路”为中国高职的外语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一带一路”向高职院校外语教学提出的挑战
“一带一路”的顺利开展需要语言作为基础,因此“一带一路”建设对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掌握专业技能,又要懂外语并要熟悉当地的文化。
(一)培养“专业+外语+文化素质”复合型人才
高职院校学生的外语的基础普遍较差,学习缺少主动性,学习的自控能力一般,学习动机不强。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用)》所提出的英语课程教学目标是较好的高职学生毕业时只需要“掌握3500个英语单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能听懂日常生活用语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一般性对话或陈述;能就日常话题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一般性话题进行有效的交谈。[5]”因此,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在未来工作中综合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这样的话,高职学生不能简单学习外语的知识,而是要与专业相接合,外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专业服务;此外,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应该给予中足够的重视,因为学生的综合素质会决定学生以后的职场中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致力于培养将学生培养成“专业+外语+文化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众所周知,英语作是世界应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也是我国高职院校的必修课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因而涉及到的语言也非常多。据初步统计,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所使用的国语及官方语言共约78种……涉及汉藏、印欧、乌拉尔、阿尔泰、闪—含、高加索及达罗毗茶等主要语系……沿线国家使用的各种民族语言多达2400余种。[6]”其中很多语言是我们闻所未闻的;高职院校不是专业的外语院校,不具备培养非通用语人才的水平。因为培养非通用语人才培养的周期长,此外国家、院校及学生三方均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是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无法办到的。因此高职院校应该认清自身,仍旧以英语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并同时通过开设非通用语选修课,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概况类课程,培养学生的多语意识及跨文化意识,增加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的了解,避免文化冲突。
三、总结
“一带一路”建设为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学影响深远,高职院校应该分析“一带一路”人才需求,确立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外语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