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德育教育之我见

2019-01-13肖前竹

魅力中国 2019年13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价值观民族

肖前竹

(重庆市云阳凤鸣中学校,重庆 404500)

看到学校有学生打架斗殴、拉帮结派、以大欺小、勒索钱财、抽烟喝酒、聚众赌博、迷恋网络、早恋逃学等现象发生时,深深地感到学校的德育教育迫在眉睫,而德育教育工作的落实班主任责无旁贷。借此,就自己担任多年班主任工作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工作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德育教育在高中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高中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在高中阶段逐步确立一定的认知和行为,他们思想单纯、求知欲强、可塑性强,但是缺乏社会经验,对事物的分辨能力弱,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信息的影响。因此,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等,使学生端正思想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有助于高中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教育的任务具有双重性,就是教书和育人,加强高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过程中应该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放在头等位置,只有道德高尚、人格健康、有责任担当的人才能成为对集体、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

二、当前我国高中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目的过于政治化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德育主要是通过政治教学来进行的。政治教学中,德育的主要内容为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知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基本政策,社会主义发展目标和过程,爱国主义及集体主义等相关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政治教育等[2]。可以看出,我国高中的德育内容大部分均是与我国政治挂钩的,德育内容显得空、大、泛。在这种德育教育下,学生能够掌握的知识是国家的政治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系不大,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将德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德育学习变为单纯的政治内容学习。

(二)教学形式单一,脱离实际

在德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决定着教学质量。然而,我国高中德育教师在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是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在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等方面作用较差,结果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较差[3]。虽然新课改以来,我国高中德育教师适当创新了教学方法,增加了学生讨论的环节,但是由于教师没有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依然较为被动,效果不佳。此外,教师在教学中以空洞的理论知识教学为主,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不仅让学生觉得学习内容枯燥无味,而且降低了学生德育的实际作用和效果。

三、高中德育教育方法的创新对策

(一)树立德育为教育之根本的教育理念

观念主导着一个人的行动,要真正坚持德育教育中“德育为首”,就必须有牢固的德育教育观念,并在素质教育中不断巩固和加强。智育如果没有德育做基础,智育就是犯罪的帮凶;体育如果没有德育做基础,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卫;美育如果没有德育做基础,美育就是腐化剂。所以,树立一个教育之根本的教育理念是相当有必要的。

(二)充分利用道德资源,塑造学生的民族道德观、价值观

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作为学校教育,德育要牢牢扎稳自己民族的根。每一个民族都有它产生、成长的特殊条件和环境,教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民族精神的方法方式。所以我们要弘扬民族特色,发展民族精神。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民族,我们的传统美德是千百年来先辈们反复教育和严格管理的结果。今天我们的教育,离不开悠久的民族优良传统,离开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就会降低德育教育的实效。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我们承载的优良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

(三)以身作则,渗透德育教育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而正人何?”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学生模仿的榜样。为此,作为学生道路上的引航人――教师要将那些价值导向、情感陶冶、意志磨砺、自我示范的良好典范都融入到“无言之教”中,比如,教师的以身作则、模范言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注意身教、无私奉献等精神都会使德育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之目的。教师以身作则渗透德育教育,可以说是最有效最实用的德育教育方法。

总之,班级管理的核心是德育教育,因而管理不是在学生内心制造恐惧,不是给学生施加压力,更不是套上所谓的条条框框,而是给学生的心灵送去温暖,洒上阳光,是给学生信任、尊重、包容和理解。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价值观民族
我的价值观
我们的民族
让老人幸福 促社会和谐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做人美德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