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标准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支撑作用

2019-01-13赵亚威李良作

魅力中国 2019年41期
关键词:城市绿地内涝海绵

1.赵亚威 2.李良作

(1.身份证号码:4102251987****2950;2.身份证号码:4130271974****1453)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原有的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被改变,极易引发城市内涝、水体黑臭等现象。为了解决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海绵城市通过雨水收集、储存、渗透、净化再利用从而涵养城市地下水源,是一种现代绿色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

为整体提升城市的发展水平,全面优化城市的发展质量,应该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积极践行海绵城市的科学理念,充分保障城市居民的用水安全,整体改良和优化城市的水质。

一、海绵城市的基本概念

在《2012 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的基本概念首次在会议中提出并加以推广;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采应用下渗、滞留、蓄水、净化、利用、排水等自然措施,将城市75%的自然雨水就地进行消纳和循环利用。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会呼吸、吸收、存储和释放雨水,弹性的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从而使得城市具备弹性收缩来应对和缓解城市难题,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型城市雨水管理概念。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2 海绵城市建设研究的意义在城市快速扩张的背景下,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与落后的排水系统不相匹配,从而影响了良性的水文循环,城市水体受到破坏,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目前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有:资源匮乏、城市内涝频发、水体污染加剧、城市地下水位线下降。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国已有超过15个城市发生了严重内涝灾害,然而在我国600多个城市中,有将近2/3 的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50多个。面对着城市内涝带来的严重损害,我国采取了更多的措施来加速城市雨水管网系统的发展和改进。在改进灰色基础设施的同时,加大绿色基础设施、城市水文系统、绿色建筑、城市道路的建设。保证海绵体在城市中的占有率,是保持城市绿色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排除城市内涝、解决城市短缺用水、防治水污染的重要措施,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海绵城市建设面对的问题

(一)海绵城市建设前期理论不成熟

前期大量城市由于城市内涝造成的巨大损失而感到失落,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理论几乎不懂,大家忙着发展工业和经济,对于城市大规模建设与扩张带来的问题几乎为考虑在城市规划之中,还是按照传统的城市设计模型,采用适用性的设计方案,主要是为前三个产业做铺垫,方案对于海绵城市建设明显不利,与实际不符。而且对于整个城市资源来说,在前期规划中,大多数城市采用以求应供模式,浪费大量资源,与现如今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背道而驰,对于科技型的企业来说是一种障碍。

(二)海绵域市建设规划碎片化

当前我国的城市建设还是取得了一些值得称赞的进步的,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和暴露,其中对于该建设中的城市建设规划的碎片化就比较严重。在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中,部分城市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基本概况不了解,盲目建设,也未聘请专家对其进行方案的制定和管理,至此,特別容易导致项目碎片化现象产生。建设海绵城市应该以自然为先导,以循环为关键,以功能为切入点,与水为友,以水养人进行全面发展。

三、海绵城市建设应用对策

(一)转变城市建设观念

要想建设积极美观又绿色发展的新型城市,必须改变原有的城市布局,从重视城市开发强度出发转变为改善生态环境治理为主要的城市发展目的。转变城市发展理念,采用“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统筹设计“的建设模式。在水的根源处减少雨水的直接量度,提高地表的土壤渗水效果,降低雨水的排量,不仅如此,还要对雨水进行杂质的净化和控制,提高城市中对于水资源的利用率,避免浪费水,在城市中可以利用不同的手段对于海绵城市进行理念推广,进行城市居民基础知识普及,加强城市居民对于其的意识形态的接受,利于工作的后期进行相关开展和实施。

(二)加强海绵城市过程管理

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应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天津市及生态城相关标准和规范,真正将海绵城市建设设计落到实处,因此将其纳入“两证一书(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将海绵设施落实到实体,保障项目按照规划总图、施工图进行建设,达到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与指标要求,因此在方案、施工图、验收阶段增加海绵城市审查环节。海绵设施运营维护阶段是检验其建设效果的重要阶段,为确保项目正常运行,发挥其预期效果,编制海绵城市设施运营养护标准在实际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

四、技术标准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支撑作用

应该逐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推进城市绿地、城市走廊等绿地的建设,优化绿地、公园在城市中的布局,例如可以将废弃用地改建成绿地、拆迁后重新规划城市绿地、见缝插针地进行绿地的建设等,加大城市绿地的覆盖范围,提高城市的绿化效果,使得城市规划的更加均衡有序。应开展城市水污染的防治,保证城市绿地用水。应进行全面的水体治理工作,避免工程污水、生活污水等污染源,全面进行控源截污,避免城市雨水径流携带的污染物污染城市雨水管网。强化城市雨水管道、城市排污管道的系统治理工作,科学地开展水体的防治工作,让雨水在城市绿地中充分“沉下去”,既做到了最大化地利用雨水资源,又使得雨水在城市绿地内得到净化和吸收。逐步减少城市灰色基础设施,积极加大城市绿色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和完善城市的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等基础设施,加强污水处理措施,加快老旧管道的更新改造工作。

结语

海绵城市的理论技术体系仍处于探索与研究阶段,相关技术标准的支撑作用尤为重要。要注重宏观系统的构建,统筹协调好各专业、各环节的工作;又要加强设施微观参数的选择确定,保障海绵城市建设的有序进行。

猜你喜欢

城市绿地内涝海绵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基于长时序Landsat数据的城市绿地定量遥感监测研究
海绵城市内涝防治系统的功能探析
构建城市水文监测系统对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探索
《城市暴雨内涝仿真模拟技术及其应用》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基于LID的不同类型城市绿地特征分析及措施设计
国外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研究进展
农业农村部派出工作组深入东北三省 全力推进科学抗内涝保秋粮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