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程需要关注的教学理念

2019-01-13吉林省德惠市朝阳乡南岗中学胡志伟

家长 2019年34期
关键词:新课程新课改理念

□吉林省德惠市朝阳乡南岗中学 胡志伟

一、变革由来已久旧式的教育理念

新时代的教育教学变革是从新时代教育理念中诞生的,任何教育教学方面的前进都会有来自原有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制约,对此,首先应确立新的教育观念,这是教改的第一大事,原有的教育理念不彻底扭转,一切教改将是纸上谈兵,如无源之木,半途而废。教育理念转变后,原有的一切教育教学冲突将会在根本上得到解决。当前学校还实行以应试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不转变原有的应试教育理念去谈教育改革,都会是苍白无力,不能从根本上实施教改。其次,要大力实施教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一切新的理念通过新的行为去实施,这一轮教改不仅要转变教师的观念,更是要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只有教师的教学方式、行为转变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方式才能转变,使学生获取知识可能实现自由。这样,将会还学生自我,一个获取知识的自我,还学生一个独立的个性,发挥人的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教育为真正意义上培养创造型人才而努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能为其锦上添花,启迪开发,为培养适应四化建设新型人才而服务。

二、体现在课堂中的教师理念和学生观的变革

新一轮教改中急需解决的是教学和课程之间的第一关系。教学观决定于课改,制约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方向、纵深与发展。在原来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教材被统一规定为规范性范本,依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但也凸显出制约性,不具备适应校情、学情。从这个角度来看,教材和学生彼此分离。原有的教材广义规定教的内容以及如何教,使教学内容被制约,教学手段被制约,任何教学内容和手段都是被事先规定好的,这样在课堂上就没有灵活性、机动性,不能应对学生对知识的突发情况,灵活多变,课堂没有活力,没有激情。学生被动、机械去学,教师被动,机械去教,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根本不可能对课程做出创新与发展。教师只是忠实的课程内容的传授者和教学者,学生也只是课程内容的抄袭者和搬运工。上面论及的就是旧的教学观,旧观念中教者操控方与支配方,学生被支配被操控,这样势必造成了教与学对立,教育教学呆板,此种模式下的教学课堂成为一言堂,学生思维的能动性和灵活性根本无从谈起,不被认同。这样的课堂,是没有活力可言,要真正实现充满生机的课堂切实进行课改。

新课改提倡“民主、自由”的课堂,取消“专制、呆板”的课堂,提倡活学活用,把教材联系实际,教材不是广泛上的统一,要体现学情,校情,重视知识与生活相贴近。这样,每个学生对课程的认识不一样,各有不同,对知识的理解深浅不一,每个人要根据自身去理解知识,将知识重组。教师也要根据已有知识,传授知识,也要依据实际学生理解能力对教材进行创新,转化课程内容。因此,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一部分,而不是独立于课程之外。教师要依据学生实际参与课改,这样,教师和学生就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是课程组成的一部分。教学过程就成为课程开发与创新的过程,不单纯是教材的机械照搬与照抄的过程。这就是新一轮课改所提倡的教学观,新一轮课改是教学不断提升的过程,课程提升的过程。新课程下的教学成为教育教学发展的新动力,真正成为教育的内核,使学生成为有活力的新个体,使其自主性得到完美体现,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改,符合人本育人思想,符合教育初衷,把学生培养成为独立的对社会有意义的创新型人才。

三、新一轮课改中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问题

新课程教改的本质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问题。要求教与学交往互动,教与学统一,注重师生交往,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只注重知识的增长,而是从学生本位出发,注重课堂上的发展,摒弃原来的不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模式。原来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被动地学,没有积极性而言。教师只是单纯的教,师生间相互不融入,相互隔离。旧的教学模式,一味提倡教师要教好,紧紧抓住教材,不离开教材,要求学生也要紧紧围绕课堂,不离开教材,这样失去了以教材为中心而拓展的宗旨。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教师要依据教材实施教学,并且要高于教材,延伸教材,挖掘教材,要求学生活学活用,将知识运用于实践,指导实际。

四、新课改中强调注重课堂中的教学过程

新课程改革中要充分注重教学过程,重视结论和过程的统一。要求学生会独立学,强调接受与思考,重视智商与情商的一致性。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善学、乐学,在学习中重视探究,体现获取知识的过程,强调过程与结论的相互促进。强调获取知识的体验与感受。重视经历的过程,体验获取的欢欣,遭遇到的挫折、打击与失败,这是培养学生完美个性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五、新课程强调的是关注人本身的本位思想

新课程的中心理念是人本位,“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新课改中,关注学生的本位——人的思想。首先强调关注每一位学生,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有思想、生动活泼的人。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中,强调关注每一位学生。他们无论或优或差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每一位都应该被关注,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被关注,被重视。其次,重视学生在获取知识中的情感体现,情商培养。教学应该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不应是越来越消极、抵触,而是越来越积极,信心倍增。我们要重视对学生的情商教学。热爱学生、关注学生,用心与情感去教的每一位学生。最后,关注学生的人格。课堂教学可以达成学生道德情操的养成。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成长,教学涵盖着教书育人的道德因素,教学中要引导个性发展,注重道德培养,把学生培养成为高尚品格的人。

六、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观

(一)新课程改革提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其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来诠释。第一,认同学生的身心规律性可循发展。教师只有遵循规律才能育好人,做一个合格的教书育人能手。教师要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征,实施教育教学,布置认知任务,带领学生探索知识,促进智育发展。第二,新课程改革认可学生是一个个性发展的人,承认学生的创造力,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持积极向上、认可的观点培养学生。第三,新课改认为学生是一个成长中的个体,其人格待完善,智商待开发,这样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其个性缺失,在教学中补充、完善欠缺之处,使该生成为个性完美的人。

(二)新课改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人

此观点分几个方面阐述。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具有个性的人。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者,而且具有个性的智慧和人格魅力。第二,新课程改革承认学生个性的差别,并且提倡这种差别的存在。重视个性的培养,珍视彼此间难得的独特性,重视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得到创新,得到培养。第三,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与成人间的差异。由于年龄特征、学生的认知、思维都有所不足,这都需要教师重视这方面的差异。最后,新课程改革强调重视每个学生之间的不同,强调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是在自己已有知识背景下的客观存在的,教学内容需要依据个体性而做到灵活多变,布置教学内容,去迎合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

新课程教学改革构建了新一轮的教学探索模式。本次教学改革可望在一个更高、更深、更全面的层次上展开;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希望新课程改革在全社会有全新的推进。祝愿新课改、新教学模式,为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铺垫基石,为社会主义培养出大批新时代的四化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新课程新课改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创新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