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疲劳与高校人才培养策略的建议

2019-01-13窦广波1张兰兰2

魅力中国 2019年35期
关键词:本科生心理大学生

窦广波1 张兰兰2

(1.沈阳体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2.辽宁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0)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在人际关系、学业考核与就业竞争等多方面问题的处理中,在校大学生的压力与日俱增,而心理疲劳是当代大学生的常见表现。心理疲劳是指情绪紧张多变,容易失落、沮丧、焦虑和厌烦,注意力难以集中。一般而言,心理疲劳是由于生理或心理系统的某些变化导致学习和生活效率下降的表现。心理疲劳会导致大学生发展动机不足、情绪稳定性低、行动力迟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产生深远的不利影响。

一、大学生产生心理疲劳的成因比较复杂:

(一)家庭环境中父母教养方式有所缺失

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中出现心理疲劳以及心理障碍者,父母的教育方法有如下特点:对待子女的要求倾向于拒绝,脾气阴晴不定,时而冷漠时而又表现出过度的保护和干涉,难以预料,缺少情感上的沟通和共鸣。交流以说教为主,缺乏温暖。矛盾的教育方式使子女容易感到无所适从,因为担心遭到埋怨和职责而过分自我批评和自我约束,在成长过程中易出现无力感,成为心理疲劳的重要诱因。

(二)挫折感处理不当引起的心理疲劳

能够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大部分自信感较强,对未来较为乐观,但由于成长环境较为单纯,社会经历更少,成长在学校和家庭的保护下更为一帆风顺,对挫折的承受和处理能力和感情的自控能力较差,面对突如其来的挫折往往很难适应。如果挫折感突破了心理弹性的极限,就会产生疲劳感。

(三)复杂多变的社会因素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站在信息的洪流中,无时无刻不承受着来自外界的刺激。无法逃避的刺激性因素的增多,意味着生存压力更大,对独立个体的钝感力和应对刺激的处理能力水平要求也就更高。事实上,不仅仅是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间,对于整个社会群体来说,压力感都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由于大学生在人生选择和思维能力上正处于发生高密度变化的阶段,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更容易给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心理带来深刻的影响,使他们面对的挑战更新、更多、更复杂,心理压力反映到实际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处理、学业与就业竞争方面,使学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由此诱发心理疲劳。

二、个体性的生理因素

人类的生理与心理相互照映,相互影响,因此生理与心理是不能单独分开讨论的。通常一个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人大概率上能够正确地感觉、认识和应对生活中出现的信息的刺激,不会过分偏执和极端地看待某些事物。而存在生理性疾病的人往往因为长期病痛的折磨而容易情绪低落,敏感多疑,悲观厌世,令人难以捉摸。其次是生理上的遗传因素,经研究表明人格与遗传等先天性因素关系密切,亲代曾经发生相关情况的人往往更容易受到刺激而产生心理上的疲劳和失衡。

三、高校应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和谐氛围,尽可能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和思想负担,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从多个方面提高心灵教育质量。为了有效缓解大学生心理疲劳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具体建议。

(一)鼓励学生参加科研项目

更多创造为本科生尝试和体验参加与课堂内容有关科研项目的机会,不仅有助于他们理解课堂知识,还可以使他们在本科阶段得到对科研能力,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提高本科生对科研的参与度,获取更多学术研究的经验。本科生参与研究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有显著改善,提高自我效能感,同时让他们体验到科研学习是一种快乐的经历,而不是必须履行的一项艰难的义务。更重要的是培养对学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为未来的学术研究或就业选择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思考长远的目标

帮助学生将人生的长期目标分成多个持续的短期目标。例如,参与研究有助于学生追求专业毕业生并实现他们的职业发展目标。确保长期参与研究项目并鼓励本科生发展他们的沟通技巧,提高他们的演讲水平。例如在实验室会议上报告,或者让一群本科生在一定的指导下共同完成一个项目,以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三)为多种职业做准备

从目前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选择来看,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本科生会在进入社会以后选择本科专业以外的职业,因此本科生需要更多地积累可迁移的技能。在这个过程中,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自律水平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能够通过推动发起大学生创业项目和互联网+项目团队的使用来提高学生进行校外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改进,从此不断扩展知识外延,丰富自己的内涵。

(四)建立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体系

随着社会工作对人的综合性要求的提高,现代社会对复合型和跨学科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大学一年级在对专业还不了解的时期就确定了保研专业和学校的目标,实际上是为以后的跨专业考研人为增加了心理压力和沉没成本,无形之中设置了人生发展上的障碍。尤其对于民办高校来说,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差,研究生入学考试中难以取得理想的成绩,学生的被动疲劳水平较高。因此本科教学上的组织与管理要以就业为导向,鼓励学生在大学期间多考国家级的资格认证,不断增加就业技能,积极进行心理建设来应对就业的压力,使学生在大学生活四年期间,通过不断提高学习的任务参与度,增加学生的就业技能。

猜你喜欢

本科生心理大学生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