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9-01-13伊淑蕊
伊淑蕊
(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河北 保定 071000)
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形成了一种行政型教学模式,也就是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同的是,都存在诸多弊端和不足,包括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接收知识的过程过于被动、学生过多的接触理论性知识导致学习热情不高等,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教学方法已经无法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发展需要,于是我国开始了教育体制的变革。此时,美术作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学科,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探索出一种基于课堂有效教学的美术教育艺术发展之路。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当前阶段的教育工作还没有完全脱离传统教学模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和理念带来的问题仍然存在。首先,人们有对美术学科的不正确认识,一部分教育者和学生家长认为美术是学校开设的娱乐课程,主要作用是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这种认识的偏差带来了许多问题,比如对美术知识的教育不够深入,学校管理者对美术课程的资金投入不足等[1]。这极大的影响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其次,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在我国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教师在观念和教学习惯上都受到影响,在课堂中仍然以讲解为主、以自身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符,容易使小学生丧失学习兴趣,阻碍课堂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最后,学校对美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视不足,许多管理者认为美术教学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尤其是小学美术教学,不需要教师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所以引进教学人才时忽略了对教师专业水平的要求,导致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不同教师所取得的课堂教学效果也有较大的差异[2]。
二、提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讨
(一)加快教学模式的转变
传统教学模式仍然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代教育工作,所以,彻底的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是促进教育领域整体发展的主要策略,对于提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也有积极的作用。所以无论是学校管理者、教师抑或是学生家长,都应对美术学科有正确的认识,摆脱传统教学理念对于小学美术教育工作的束缚作用。在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要以牢固学生的美术理论知识为基础,然后更多的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了解和遵从小学生的主观想法,以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注重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比如教师首先学会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术,然后在网络中学习高效率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这是目前我国教育领域寻求教育创新的策略,也是提高整体教育水平的有效方法[3]。
(二)正确审视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
正视美术教育目的的过程,也是实现国民素质教育的过程。目前来说,我国的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教育对象是大多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美术领域上的小学生,这些小学生中的绝大多数将来会从事与美术专业知识无关的工作,所以,小学美术教育应朝着“生活化”而不是“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将美术知识作为提高小学生未来生活质量的辅助性知识,发挥美术学科在帮助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方面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课堂教育和教学要体现出“面向群体”的特征,利用多样性、生活化的教育活动,帮助小学生快乐成长和全面发展,也发挥出美术教育在促进国民素质教育实现方面的作用[4]。
(三)以“兴趣培养”为导向创新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教师要解放思想,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观察和了解事物,创新以“兴趣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营造情境、创设游戏、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知识以及让学生自主选择知识等的讲授方法。与传统中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是,从学生学习兴趣角度出发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大化的激发了小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学习热情。比如开展优秀美术作品欣赏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在屏幕上展示博物馆的场景,从人们行进的动态视角进行观察,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美术作品的欣赏效果。
(四)提高小学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
学校管理者对美术学科教师专业素质的错误认识,导致了教师之间教学能力的差异,为了缩小这种差异,提升小学美术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提出了从教学人才的引进为切入点的发展策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应形成对美术教师的正确认识,明确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对于提高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积极作用。引进教学人才时要对其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进行严格把关,积极引进高水平的美术教师来我校授课和讲解,增加小学美术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相互沟通和学习,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实现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方法永远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教育也不仅是一种机械的理念。在实现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学科发挥出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出从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出发,转变教学理念、正视美术教育目的、创新教育方法等,实现学生的发展目标与知识目标的和谐发展,以帮助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教育的基本要求,在课堂中用生动、有趣、多样化的形式完成教学,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展目标,提高小学生的思想境界和艺术修养,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