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安徽省养老机构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建议
2019-01-13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杨燚
文: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杨燚
养老机构的食品安全问题是涉及人民生活的大事。不仅事关老年人身体健康,也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还关系到养老产业能否健康发展。加强安徽省养老机构食品安全工作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 贯彻“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让群众老有所养”指示精神的重要工作内容。
一、食品安全方面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持证率偏低。
目前安徽全省有66.3%的养老机构食堂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1,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风险和隐患。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食堂建设规划缺失,食堂专间及专用区域不符合要求的占84.52%;投入严重不足,食堂建设达不到食品安全所需要求。其中,清洗消毒设施不符合要求的占77.37%,加工设施设备不符合要求的占51.19%, “三防”设施不符合要求的占66.67%。
(三)制度建设不完善。
养老机构经营者(举办者)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对食品安全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制度建设意识严重缺失;行政主管部门对养老机构食品安全制度建设重视和管理力度不够,基层人员业务知识缺乏,未对养老机构制度建设形成有效监管。目前全省养老机构中,80.95%的食堂未建立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30.95%的食堂未建立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69.05%的食堂未建立索证索票、台账记录制度,82.14%的食堂未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预案。
(四)操作管理不规范。
一方面,我省养老机构经营者(举办者)缺乏食品安全专业知识,食堂操作流程不符合要求的达到58.33%,设备设施运行不符合要求的高达70.24%;另一方面,食堂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缺乏系统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缺乏食品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从业人员个人卫生不符合要求的高达84.52%,食品留样不符合要求的高达80.95%。
二、加强养老机构食品安全工作的建议
(一)聚焦目标任务,推进养老机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提升。
进一步加强养老机构食堂建设和食品安全管理。民政部门牵头协调解决养老机构办理前置许可工作,确保经营主体合法;加大投入,按照食品经营许可要求,提升养老机构食堂硬件条件,确保达标;市场监管部门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全程介入、指导养老机构食堂建设,使其达到食品经营许可要求,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依法经营;养老机构经营者(举办者)强化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从业人员管理,规范食堂从业人员操作行为。
(二)实施智慧监管,推进养老机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
在养老机构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明厨亮灶”工程建设为依托,通过有效收集、整合老年人饮食习惯、从业人员管理、台账记录以及检测信息等食品安全数据,建立养老机构食堂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逐步将“智慧监管”与“智慧养老”、“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实现社会服务、各类台账、人员管理等信息的网络互联、数据共享,逐步建立健康养老、幸福养老、智慧监管体系,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
(三)探索新型供餐模式,推动养老机构食堂经营主体多元化。
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机构食堂标准化建设和食品安全制度建设,探索食堂市场化服务机制,鼓励大型或连锁餐饮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食堂餐饮服务,积极构建、完善养老机构食堂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对于人数较多的养老机构食堂,可通过餐饮企业入驻的方式运营;对于无法达到食品经营许可条件或小规模养老机构食堂,可选择中央厨房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供餐,逐步建立起区域辐射、连锁经营、统一管理的送餐模式。
(四)加强部门联动,构建养老机构食品安全科学管理机制。
养老机构食品安全工作涉及多个部门,要形成各级党委统一领导、政府部门依职履责、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形成整体监管合力,建立信息通报制度,从养老机构设立、食品安全日常监管、人员培训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方面建立起系统、长效的协调联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