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方颗粒研究现状
2019-01-13刘俊宏王金玲杨德辉邱智东侯淑丽
刘俊宏,王金玲,杨德辉,邱智东※,侯淑丽
(1.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2.国药一心制药有限公司,长春 130600;3.吉林省东方制药有限公司,长春 130103;4.吉林省医药中等职业科学家校,长春 130031)
中药配方颗粒的出现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为中医药治疗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径,还促进了我国中医药事业的技术创新,提升了中药产品的附加值。配方颗粒与传统的中药剂型相比,在制备上有一定区别:传统的中药剂型制备大多是先将处方中的中药饮片进行提取浓缩,再予以相应的赋形后使用;而配方颗粒的制备是将每种单味中药先制备成标准剂量的颗粒,再按处方调配,合并冲服的新型中药制剂。配方颗粒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相较于传统的中药而言,颗粒剂比汤剂更容易携带,也免去了煎煮这一步骤,更便于保存,赢得了医生与患者的青睐。但与此同时,配方颗粒也存在着成分含量与传统汤剂的不一致,药效是否等效于传统汤剂的不确定、质量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综合配方颗粒发展的现状,总结了其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机遇,提出了相应改进意见,以期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
1 市场环境研究
1.1 产值
据统计,2012 年全球中药配方颗粒产值约63.5亿,到2017 年产值增长至193.7 亿,平均增长率达20.4%。配方颗粒的主要销售地区集中在亚洲地区,其中,中国的销售额占比最大,约为64.4%;其次是日本,占比约为22.7%。2006 年,我国配方颗粒产值约2.28亿,到2016 年其产值已经增长到118.25 亿。有关专家指出,中药配方颗粒产值在未来几年有望破300 亿元,并且还会保持这种迅猛的增长势头[1]。
1.2 价格
中药配方颗粒的价格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关注焦点。据报道,在某市医院展开的价格调查,随机抽取了多张处方进行价格对比发现,在相同处方前提下,配方颗粒的价格远超过传统饮片,为后者2~3 倍。从另一个角度看,配方颗粒的利润也远高于中药饮片,净利润达25%~30%,远高于饮片企业的5%~10%。江世雄[2]选取黄芪、当归、白术、川芎、丹参、甘草等21 种中药材为样本,对相同规格的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的价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相同组方配方颗粒的价格远高于前者,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药配方颗粒对原料中药材质量要求较高,生产时对加工、制作、包装设备等投入也较高,导致中药配方颗粒价格高于传统中药饮片。
王金荣[3]对配方颗粒价格的市场认可度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统计表明,享有医保政策的人群认为价格适中;新农合和无任何国家优惠政策的患者普遍认为价格偏高,经济压力较大;而那些常年服用药物的人群认为配方颗粒的价格过于高昂,难以接受。目前,中药配方颗粒仅在安徽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已纳入医保,政策明文规定予以报销不设限,在北京市、浙江省、四川省、河北省等地规定在一定范围内予以报销,有的地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将配方颗粒纳入医保范围。
由此可见,价格是制约配方颗粒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配方颗粒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实现全额报销。将配方颗粒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是推广普及配方颗粒工作的关键。
1.3 市场认可度
韩杰[4]对其所在医院10 个科室开具的处方进行统计后发现,对比传统饮片与免煎中药颗粒,二者在临床中的用量相差悬殊,传统饮片的用量远高于后者。医生们对于这种新兴的中药形式看法不尽相同。在被调查的医生中,绝大多数表示已经或可以考虑在临床中使用配方颗粒,但也有少部分医生表示不能接受配方颗粒。大部分医生选择使用配方颗粒的原因主要是药效有保障、便于调剂、便于患者服用和携带;但部分医生没有将颗粒作为首选的原因是对于配方颗粒疗效的不确定性。在对医院患者的调查结果中,65.7%的患者表示会优先选择免煎颗粒,原因主要是服用和携带方便;而34.3%的患者表示不会主动选择中药配方颗粒,其理由主要为费用高、比较相信传统饮片或处于观望状态[5]。
2 化学成分与临床药效分析
2.1 化学成分
比较传统汤剂与中药配方颗粒的差异性,化学成分的对比测评是重要的考量方法。
夏云等[6]通过对生脉散传统汤剂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测定后发现,人参皂苷Rb1、Rb2、Rc、Rd、Re、Rg1 都没有在汤剂中体现,而微量成分人参皂苷Rg3、Rh1 含量明显增加,2 种成分含量均高出单味人参煎剂的54.89%、52.40%。生脉散传统汤剂中还增加了另一化学成分,鉴定为5-羟甲基-2-糠醛。由此说明,生脉散传统汤剂较中药配方颗粒混合物,化学成分含量不同,且有新物质产生。
孔铭等[7]对比乳康舒传统汤剂与中药配方颗粒发现,2 种中药形式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并无显著差异,共有成分比例基本相同。细微不同之处在于传统汤剂图谱中缺少6 号炒白芍色谱峰、9 号丹酚酸B色谱峰。在5 号色谱峰附近位置则出现了新色谱峰,推测可能在合煎过程中,发生了分解反应或共沉淀反应,使丹酚酸等不稳定类成分减少。而新色谱峰出现,可能是在合煎过程中,丹参中某些不稳定成分分解或转化成了新的化合物。
综上所述,传统汤剂与中药配方颗粒混合液在化学成分上相比较,的确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二者之间化学成分种类或含量的差异是否会导致药效的变化,仍需进行更深入的探究。而针对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差异问题,配方颗粒厂家在生产过程中也应对产品的检测数据进行积累、生产工艺进行相应优化、探讨并建立完备的质量评价体系,以此最大程度上保证配方颗粒的临床疗效。
2.2 药效对比
杨蓉等[8]将小鼠随机分组,观察了大承气汤传统汤剂和不同剂量配方颗粒小鼠的排便及肠蠕动情况。结果显示,二者在作用上并无明显差别,二者对小鼠的排便量以及肠推进率的影响效果差异不大。
黄勤挽等[9]选择不同方法比较川芎、酒川芎饮片制备的标准汤剂和配方颗粒的主要药理作用,结果显示,无论标准汤剂还是配方颗粒,均能够有效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对醋酸所致扭体反应可有效增长潜伏期和降低扭体次数,都有改善急性应激血淤大鼠血液流变等作用。
赵自明等[10]统计整理了2001-2010 年万方、维普和知网三大数据库配方颗粒药效研究方面的文献共68 篇。其中,31 篇未与传统汤剂进行对照分析,仅与模型、空白对照组进行对比,探究了配方颗粒的有效性,这31 篇文献均对配方颗粒的治疗效果作出了初步肯定。有37 篇文献将同等剂量的配方颗粒、传统汤剂进行了对比分析,其中有1 篇文章提到了2 种给药形式各有利弊,而有3 篇文章认为传统形式的中药药效更好,有18 篇文章认为2 种给药形式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无明显差别,也有15 篇文章认为新形式的配方颗粒效果更好。
通过以上对比发现,传统形式的中药饮片与中药配方颗粒在效果上没有很大差别,但具体应用在人体中是不是仍差异不大,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2.3 临床疗效对比
魏兰福等[11]进行了相关临床试验,将病情相近的胃脘痛患者随机分组,使用传统中药良附丸饮片汤剂与相同剂量的配方颗粒治疗相同时间后调查治愈情况。结果显示,传统汤剂有效率为90.2%、愈显率为52.9%,中药配方颗粒有效率为 92.3%、愈显率为50.0%。仅通过对比以上试验结果可以看出,2 种形式的中药在临床疗效上是相似的,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虽然在患有胃脘痛的临床试验中得出以上结论,但这并不能说明在所有病症治疗中,所得出的结果都是一致的。在对风咳患者的治疗中,张敏丽[12]发现了相比于传统中药形式,配方颗粒具有更好的疗效。他们在临床中选取80 名病情相似的风咳病人,分成2组,一组患者服用配方颗粒进行治疗,而另一组患者服用传统汤剂。通过对比2 组患者最终的中医症状评价结果、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率发现,2 组患者在治疗的总有效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使用配方颗粒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服用传统汤剂组相比明显降低。通过以上试验可以看出,中药配方颗粒相比于传统汤剂,对风咳患者发挥了较好临床疗效。
综上可知,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在化学成分上确实存在差异,而且差异难以避免,在临床疗效上,二者基本等效。然而,仅凭目前对于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程度来看,能否与传统汤剂之间进行等效替代还无法给出定论,还需要找到更加科学、合理、完整的评价方法,建立完备的评价体系,扩大评价范围,通过充分研究与试验,才能最终确定中药配方颗粒是否能够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
3 存在的问题
3.1 质量标准不明确
中药配方颗粒的整个生产应用过程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4 个阶段:源头种植、饮片加工、颗粒生产和临床调剂。源头种植,是影响中药质量的关键因素,优良的道地药材种植是配方颗粒产品质量的基本保障。然而目前在我国,大部分中药材的优良品种繁育尚未形成规模,相关的质量控制标准也有待完善。加强对源头种植环节质量管控十分重要。在饮片加工方面,虽然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关法规来管理中药饮片市场,国家药典委员会也出台了相关要求,但中药材炮制方法不统一、炮制方法存在地域性差异等情况仍比较普遍。在中药饮片的销售中,以次充好、染色增重、违规炮制、掺假售假等情况经常出现。在生产制备环节,目前常见的生产工艺是通过提取、浓缩、干燥等步骤对中药饮片进行加工,从而获得颗粒,具体生产时又常涉及到浸渍、渗漉、微波法和冷冻干燥、真空干燥等不同制备工艺。但由于标准的不确定或设备的不同等原因,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配方颗粒生产工艺不尽相同。虽然目前国家已经开展了试点工作,但相关企业多年来尚未能够形成统一的质量标准,各企业采用的操作规程、生产设备、溶媒辅料、工艺参数、产品规格等均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13]。
截至目前,我国仅部分省、市针对吉林省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的规定。天津市从2012 年发布执行了《天津市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暂行)》,规定共6 册;广东省从2013 年起连续发布执行了《广东省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共2 册;广西省在2016 年5 月发布执行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2017 年8月,甘肃省发布执行《甘肃省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试行)》(193 个品种),除上述省市已发布执行相关质量标准外,我国大部分省市地区仍未出台明确的相关标准[14]。
3.2 等效性未充分证实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到,不同的药方要选择不同的煎煮方式。传统形式的中药往往需要煎煮方能使用,在此过程中,各种药材的作用也存在一定联系,在煎药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多种物理、化学反应,产生新的化学成分或起到增溶、减毒增效等作用,可以增加处方的治疗范围和适应症,消除不良反应。而中药配方颗粒多是由单味中药经提取加工制成颗粒,根据处方调配后用水冲服,缺少了共煎、反应的过程。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发现,传统形式的中药与配方颗粒在内容和效果方面还具有一定差异。因此,单煎与合煎对临床疗效的差异性,是业内关注的焦点,还需要进行大量的临床研究以证实其有效性、等效性。
基于2 种形式中药的不同,国家应建立整体规划,进行系统考虑,建设更加完善的质评体系,以更加系统科学的方式对2 种形式的中药成分、效果、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评价,以消除人们对配方颗粒的偏见。
3.3 试点生产,缺少竞争
为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防止出现不良事件,国家对中药配方颗粒产业采取试点生产的模式。我国从2001 年开始进行中药配方颗粒的试运行与生产,经过10 多年快速发展,国内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已形成巨大规模,且在不断增长之中。但试点生产的资质并没有完全放开,整个行业仍处于一个相对垄断的状态[15]。近些年,随着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国家监管的严格有效,越来越多优质的医药生产企业已经不断地涌现出来。很多大型的药品生产企业,拥有优秀的科研与技术人员、先进的生产技术与设备、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但由于缺少国家颁发的生产资格,不得不止步于该行业。这样的行业垄断,无论是对价格控制、经济发展、质量提升还是扩大市场规模,都存在一定的弊端,也难以实现资源更加合理高效的配置。
针对缺少竞争这一现象,国家应进一步扩大试点生产范围,适当甄选一些研发体系完善、药品管理方式先进、具备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能力的优质企业,将其纳入到试点生产的名单中。由此也可以更好地起到市场的杠杆调节作用,提升中药配方颗粒产业的生产质量以及企业生产科研动力、降低中药配方颗粒价格,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4 结论
在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中药配方颗粒作为迎合现代社会人们快节奏生活方式的新兴产物,已经在中药市场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其诸多优点不言而喻,然而针对中药配方颗粒存在的问题,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由国家主导、社会各界合力从多方面综合入手解决。相信通过各项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中药配方颗粒一定能够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投入到临床应用中,为中药现代化奠定更加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