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
2019-01-13王超
王超
(晋州市电教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2260 )
自语文新课标实施以来,社会各界逐步重视语文教学,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也必须肩负起历史赋予其的重要责任与使命,有机的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之中,保障新一代青年具有优秀的文学素养和正确的文学观念。因此,教师们更应该从兴趣出发,突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保障课堂的生机与活力,通过向学生们展示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一步一步的将学生们引领到文学殿堂之中。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凝聚的文化瑰宝,是古代先贤的文化结晶,具有了无上的先进艺术思想,其中的民族特色是值得发扬以传承的,国家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凝聚自身民族精神,这与传统文化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当代语文教学也应该以培养学生文学素质为主,推动传统文化的教学,将其中蕴含的宝贵人文精神融入到课堂之中,树立学生们正确的文学观。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需要正确的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初中教学体系肩负的历史责任与使命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经过不完全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仍然以填鸭式为主,通过大量的文化课程教学机械的传授传统文化。学生们对古文的学习仍然是以应付考试为主,固然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们打捞文化基础,快速的建立文学脉络,但是无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对于培养学生们的文学素养有着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这也直接造成了当代青年缺少道德观念和集体意识无法强化发散性的学习思维,这样的人才必定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迫在眉睫。
二、初中语文课堂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初中时期作为学生们夯实基础的重要黄金时期,需要专业的培养体系,帮助其梳理知识脉络。学生们可以通过大量的理论知识学习,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如何将传统文化有机的融入到语文教学之中,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计划。传统文化已经逐步展露出独特的文学魅力,对于学生们来说,传统文化的学习是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中的一丝点缀,但是目前传统文化的教学工作仍处于较为基础阶段,课堂教学枯燥空洞。学生们无法依法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更是缺乏系统的教学模式,老师盲目的完成教学指标,根本无法起到传统文化对学生们的促进作用。
三、传统文化在初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相关改进措施
(一)体味趣味汉字
语文作为综合性较强的一门知识学科,与数学相比,对思维逻辑的敏感并没有较高的要求,学生们可以很好的入门,但是若是想在语文上颇有建树,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积累文化底。这也导致了学生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对文化积累这一过程有着明显的抵触心理,主要因素还是因为老师们没有充分的将文学的魅力展现出。语文教师们可以以汉字为切入点,向学生们展示语文的魅力。汉字作为传承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瑰宝,比那纵横之间蕴含着无数的人生智力,从甲骨文到楷书,再到现在的简笔文化,其中有无数的文学典故可以传授。老师可以举办汉字读写大会,让学生们自行的寻找汉字中的故事。并且进行朗诵会,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发觉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不仅仅是文学知识的宣读,机器更应该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作用,如果站在台上只会照本宣读,那么这项工作谁都可以胜任,老师存在的真正意义是将蕴含在行列之中的人生真谛剖析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和扎实的语言专业基础。这样就能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学生就能以老师为目标,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去体会传统文化的美。老师可以通过收集古今的文化典籍,以趣味小故事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相较之系统的文化灌输更具魅力和灵活性。
(三)着眼于教科素材,深度剖析历史人物
通过语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和社会观念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其中贯穿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以及尊师重道的优良品质都是值得当代青少年学习和传承的,教师可以通过剖析历史人物来分析这些品质,例如对屈原的剖析,通过对时代的分析来反映统治者的昏暗和民不聊生。最后屈原的投江自尽,分析爱国情怀。但是学生在校时间有限,而学科任务较为繁重,教师无法过多的讲解课本之外的内容,所以就应该提升对教材的利用效果。教材的修订是经过无数专家学者一次又一次修改,最终确定的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数不胜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因势利导,通过文学教学引导学生与古代先贤进行思想上的碰撞,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塑造优秀的个人品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精髓可以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并且帮助其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也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当然为了完成这一历史责任与使命,初中教学必须将传统文化的渗透贯彻到底,帮助学生们发散思维,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传统文化渗透发挥真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