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村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工作展开
2019-01-13梁蒙
梁蒙
(濮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河南 濮阳 457000)
引言
由于地下水位高(距地表约2.5米),开挖非常困难。因此,1980年前的几次开挖一般都停止了地下水位的运行。在泵送的边缘开挖深度只有5米左右。为了解遗址下层的文化内涵和整个地层的叠加关系,1981年初,选择遗址中心区进行深钻,寻找出叠加层非常丰富的仰韶文化早期遗迹。因此,在1981年4月和5月和1985年,在文化层最厚的部分进行了两次成功的排水挖掘。开挖深度为12.5米。大河村遗址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包括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和商文化。分布最广、最普遍的是河南省仰韶文化遗存和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时期。出土房屋地基40余处,墓葬300余处(包括小瓮和棺材),地窖280多处,畜栏1处,出土陶器、石器、骨骼、贻贝、玉石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1000余件,完整、可回收;出土了100多块带有加工痕迹的木材,还出土了各种植物茎、叶印和碳化籽粒。1975年以前,动物和水生动物的骨骼和蛋的数量已经出版。
一、文化分期
大河村遗址不同时期的文物层叠、解体比较复杂,但在发掘过程中,由于注重质量,强调科学性,通过商家的集体协商解决疑难问题,地层划分更加正确合理。nabel.尤其在两次深基坑开挖后,地层叠加较为明显:根据土壤颜色和包裹体的变化,将耕层以下的文化层划分为15个自然堆积层:商代遗址1-3层,仰韶晚期4-10层,仰韶中期11-13层。河南省仰韶至龙山过渡时期的真文物;14层(其中流沙层厚约1.8米)。14和15层不同厚度的深层灰土是仰韶文化的早期遗迹,15层以下的土壤是原始土壤。
1979年出版的《郑州大河村遗址发掘报告》根据发展叠加状态,将1975年以前发掘的文物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和若干阶段是豫中仰韶文化中期遗存;第三阶段是仰韶文化晚期遗存;本区是河南省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时期的遗址,第五和第六阶段分别是河南省龙山文化早期遗址和晚期遗址。然而,这六个时期只是大河村遗址文化积淀的中间部分,不包括上遗址和下遗址。
1983年,在河南省龙山文化遗址西南部的发掘中,发现了直接压在龙山文化层上的二里头文化和商文化层。我们把它们分别归为第七和第八期。1981和1985进行深基坑开挖两次。仰韶文化的早期遗迹在地表以上9-12.5米处被发现。
二、研究工作
近年来,许多文章强调,豫中广大城市具有共同的自然条件和文化基础,共同的文化发展顺序,与周边地区有共同的文化联系。大河村遗址的内容充分体现了豫中原始文化的鲜明地域特征和豫中地区传承、自我形成的文化传统。因此,大河村遗址不仅是豫中仰韶文化的典型遗址,而且代表了豫中地区原始文化的长期发展。正是由于大河村遗址自身的特点,才成为探讨豫中原始文化时代划分的“尺度”。
三、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区系、类型与文化命名问题。
(二)苏秉琦先生在分析了仰韶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将仰韶文化的分布划分为三个主要动物群,即小口端瓶、陶罐上的两种花纹和两种动物群:西宝鸡、东中动物群、东至陕西县、郑州一罗。以大河村和王湾为代表的“u”,以秦安的大湾为代表的“甘肃”和“青海”。它们是东西方的两个植物群。这三种动物群都有各自的起源、特征和发展路径。指出以大河村—王湾为代表的东支发育序列具有自己的体系,缺乏中央植物群的大部分特征和中央植物群的两个时期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关于大河村仰韶文化的分类,阎先生认为,大河村一、二期的文化特征与仰韶文化中期的苗底沟类型有许多相似之处,应视为苗底沟类型的“东方变体”,而第三期则应视为苗底沟类型的“东方变体”。第四纪属于仰韶文化晚期的秦王寨类型。然而,学术界对大河村三、四期的类型和命名存在明显分歧,并有许多文章参与争论。以安志敏先生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大河村第三纪、第四纪遗址与“秦王寨式”相当,是正式发掘的,地层基础清晰,比秦王寨遗址更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这种文物应该用“大河村”代替“秦王寨式”。“类型”。以龚启明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没有必要改名,但“秦王寨式”只应包括大河村第三时期的遗存。
(四)进一步提出,大河村三期与四期存在较大差异。最明显的区别是,河南大河村第四期以阳朔向龙山过渡为特征。因此,笔者主张将这两个阶段分为秦王寨型和大河村型两个阶段。
四、总结
研究者认为,中国很少有像大河村这样能提供丰富而完整的信息的新石器时代重要文物。大河村遗址在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科学研究具有普遍意义。特别是对豫中原始文化的发展途径和主要特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因此,我们在对某一问题提出新见解或修正旧见解时,必须考虑到大河村遗址研究的新成果和与大河村遗址同类的原始遗址,这些遗址代表了4000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并且反映了这一阶段。文化发展过程的连续性。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不可避免地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这种原始文物在古代代表了什么样的社会?
考古文化与民族共同体虽然不能等同,但它们之间的一致性是肯定的。也就是说,一个族群的历史活动范围和它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分布范围应与大河村的考古资料相一致,表明考古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既是变化的,也不可避免地与其他学科在深度和广度上发生联系。挖掘读数。也就是说,它将突破单一考古研究的定型,为多学科、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开辟一条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