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与疏导
2019-01-13张志娥
张志娥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实验学校,内蒙古 通辽 028000)
随着国家对人才的需要和要求逐渐提高,我们必须加强对小学生的德智体美的重视,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展开体育锻炼。
一、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特点
(一)机体发展特点
小学生大部分都处于儿童时期,身体各项技能都尚未发育成熟。在小学阶段,骨骼迅速成长,身体各项机能快速发展,易于出现兴奋、好动等状态,体育锻炼在这一时期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该充分关注小学生的身体机能特点和学习特点,为小学生安排一些适当的体育锻炼项目,促使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基础上增强身体素质和坚定意志力。
(二)心理发展特点
在小学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心智发育不太健全,虽然小学生精力较为充沛,对许多事物都充满好奇,但是自我意识强烈,很难集中注意力,情绪起伏较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采取形式各异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育锻炼积极性,从心底里培养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国家的发展需要更多地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这要求就业人员不仅是专业技能突出,还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道德素质。而体育课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对于提高小学生体育锻炼能力至关重要。同时,小学阶段是培养个人反应速度和协调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坚定意志力的重要时期。
小学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三观尚未形成,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教师应该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参加合作竞技类项目,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如果家长和老师没有意识到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将会严重影响到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的具体策略
(一)教育语言方面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对于体育项目的认知肤浅,对于体育项目的选择仅仅是凭自己的好奇而定。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利用比较合适的语言进行教育指导,加深学生对体育项目的认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堂上讲述比较激励人心的故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观念,培养学生的纪律性、组织性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
大多数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都处于儿童时期,天性活泼好动,喜欢体育活动,但是由于自身的身心特点难以掌握各种体育项目活动,不能达到相应的考核标准。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自身特点为依据,深入观察学生的行为特征,制定合适恰当的评价机制,尽可能给予学生更多的称赞和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使用侮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积极向上的语言去鼓励学生,教师评价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具有较大影响作用。
(三)积极开展竞赛性活动
小学生的一个普遍心理特征就是争强好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相关竞赛类比赛。在竞赛中,小学生会比较积极兴奋、思维活跃,同时还能相互团结、相互帮助。积极开展竞赛性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体育技能,强化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改善体育课堂质量。
(四)增加体育项目,因材施教
体育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以及生理上对体育活动的倾向的情况。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兴趣、性格、身体状况都不同,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安排合适的体育运动以及训练方法。学校应当增加体育项目,增加学生的选择空间。学校可以根据年级不同,班级不同安排合适的课程。比如说,女生喜欢跳舞,教师可以推荐其参加健美操,男生喜欢打篮球,教师可以推荐其参加篮球课。学校可以组织多个班级同时上体育课,方便各个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方便教学。
(五)引入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游戏是一种促使学生身心放松的娱乐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小学体育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师应该利用小学体育的特点充分地与游戏结合,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学习兴趣。学生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学习体育运动技巧,能够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名合格的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体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适当地增加体育项目,给学生更多地选择空间,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只有充分地进行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疏导,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