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灵的戈壁开花
——漫谈感受力的培养
2019-01-13甘肃永靖刘家峡中学陈春玲
甘肃永靖刘家峡中学 陈春玲
翻看学生作文,会发现很多习作语言苍白,对生活缺少感受能力。培养感受力,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作欲望。生活,是培养感受力的源泉;专注,是培养感受力的舞台;情感,是奏响感受的琴弦。
周末,我坐在阳台喝茶,远眺窗外,空中一抹流云,薄如蝉翼,如烟似梦,轻盈而过,不经意间心里荡起微波,“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不知是谁的诗在脑中闪过,淡淡的美无以言说。忽然好喜欢这时的自己,还有这一刻恬淡、闲适、没有杂质的心境。没有被生活琐碎充塞头脑;没有被柴米油盐缚住心智;没有被浮华的物欲淹没。此段文字也许会引起同仁的窃笑,但我真切体会到心有所感,才能下笔千言。
生活——培养感受力的源泉。
都说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可现在发现美的人不少,会感受美的人不多。知道是美的,却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述,这是目前我校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因此教会学生感知美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课对学生感受力的培养,并没有引起语文教师足够的重视。感受力的培养不仅体现在作文课上,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也不能忽视。在课堂教学的环节设计上,应适当加入有利于培养学生感受力的内容。学会感受才是开启学生心智最好的办法。每一篇课文都是精美的例文,都是培养感受力的介质。
例如:在教授《桥之美》一课时,我除了让学生了解作者列举事例产生的美学效果外,还让学生“走出”课堂,去找寻窗外的美:太极桥与周围环境是怎样构成形式美的?
身边的人、事、物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连班上最不爱发言的学生都举起了手,最不爱学习的同学说道:“晚饭后,站在广场的观鸟台上望去,山处在朦胧之中,夕阳映在水中,波光粼粼,水面泛起涟漪,吊桥上的人来来往往,热闹非凡,这是傍晚刘家峡最和谐的美景。”他的回答并不完美,但赢得了同学的掌声,洋溢着自豪和喜悦,激起了大家的感受欲望。对那些感受力差,又不善表达的学生,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启发、引导他们多听、多看、多说并及时给与肯定和鼓励。
专注——培养感受力的舞台
“耳畔琴瑟梅点点”,方有“心底灵犀荷悠悠”。导学案应注重导趣设计,引领学生主动深入文本,深入才会有领悟,才会有感受,才能让人心智大开。
二次备课,教师应精心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环节,注重提升自己的语言魅力,调动知识储备,让学生“鼓起透亮的双鳍,投入你精织的罗网”,把游离在课堂之外的灵魂,拉回到课堂中来。
画家专注于画板,音乐家专注于琴键,农夫专注于大地,学生就要专注于知识。但不是每一篇课文都受到学生喜爱,不是每一位学生都不会思想懈怠。每个班级,都或多或少有部分心不在焉的学习者。全面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实属不易,这就要考验教师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即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的能力。
授课时,我更侧重对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与方法的设计。授课过程突破常规思维,更加灵活。例如,讲《新闻》两则,介绍毛泽东时,我把毛泽东诗词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作为诗人的毛泽东的成长历程;引入他儿童时代的小诗“天井四方方,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让学生了解,他从小就不甘于在小的成长空间发展的志向;又引用“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让学生感受他外出求学的意志和远大的抱负。学生从中感受伟人少年时代的志向,并与自己做对比。这样,既增加了对学生感受力的渗透,又让他们积累了知识,感受到了伟人年少时的精神,进而了解伟人不是生来就是伟人,也是逐步成长起来的。
情感——奏响感受的琴弦
艺术是情感的结晶。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让学者有情,教者必先有情。空洞的阐述各种培养情感的手段,学生很难真正被感染。教师自己都没有被感动,学生又怎么能被感染。语文教师首先应是善感的人。
情感对人的行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丰富而浓烈的情感,可以唤起人强烈的想象,可以活跃思维、激励创造。
培养情感首先要积学以储,见多识广,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其次,要着理以富才。
在我们的生活里,博学之人和经历丰富的人有很多,但是善于思考的人并不多。曹雪芹如果不反思自己“生于繁华,终于零落”的经历,或许也只会像许多文学家一样,写一点哀伤之作;张艺谋如果没有对素材的深思,也不会有奥运会上的旷世之作。
再次,要通过联想、想象来丰富学生的情感。点拨引导,打开学生思路;讲评赏析,给学生以示范;渲染气氛,感化学生。感受就像一席大餐,用餐者很多,要横向联系,纵向思考,这就需要教师调动知识储备,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我校学生每天吃营养早餐,让他们以“吃饭”为例写点感受,可以先引导学生联想到许多方面。比如:从古到今,红楼梦中的螃蟹宴和令刘姥姥叹息不已的十只鸡汤腌制的茄子;刘绍棠的“榆钱饭”;皇帝的御膳斋;街边乞丐的冷馍馍;豪门的肉山酒海,贫民的糠馍腌菜;从中到外,豪门一席宴,穷人三年粮。还可以联想到当今的饮食文化……有了这些联想,再有想象做桥梁,学生肯定会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水的活力就在于它的“流”,水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动”。流动的水永远不会腐臭;美人常保持一种风姿,也难免审美疲劳。同样,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不断“自我更新”,丰富教育智慧,变换教学手段,使自己的课堂长葆新意,以免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失去感受力。要让学生面对那悠悠白云、漫漫轻雾、蒙蒙细雨、点点晨露、片片雪花,产生联想,甚至诗性大发。
语文课堂,让学生感知文字的同时,也要感受其蕴含的深意。在课堂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主动探求外部环境,培养其感受力。教师转换教育教学思维,为学生打开的可能不是一扇窗,而是一个精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