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您了解蛛网膜下腔出血吗

2019-01-13浙江医院预防保健科胡皖玲

保健医苑 2019年4期
关键词:外伤性蛛网膜下腔

◎文/浙江医院预防保健科 胡皖玲

案例回顾:35岁的陈先生,昨天不慎摔倒,当即昏迷,醒后未感明显不适,当时无口鼻流血、恶心呕吐、肢体抽搐、大小便失禁,因而未予特殊重视。之后出现头晕、恶心的症状,并逐渐加重,遂来我院急诊就诊,查头颅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头皮肿胀”。经住院治疗后,陈先生好转出院。

什么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上可分为外伤性与非外伤性两大类,非外伤性者又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常见且致死率极高的疾病。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和危险因素

主要是动脉瘤,约占全部病例的50%~85%,其他病因包括非动脉瘤性血管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凝血功能障碍、各种原因的血管炎(如梅毒、钩端螺旋体病等)以及垂体卒中等。高血压、吸烟、酗酒均为该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卡因和苯丙醇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相关。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

轻者可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重者可突然昏迷甚至死亡。以中青年发病居多。起病突然(数秒或数分钟内发生)。多数患者发病前有明显诱因,如剧烈运动、过度疲劳、用力排便、情绪激动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典型表现是突发异常剧烈全头痛,多伴发一过性意识障碍和恶心、呕吐。约1/3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前数日或数周前有头痛的表现,这是小量前驱(信号性)出血或动脉瘤受牵拉所致。

脑膜刺激征约在蛛网膜出血7~8小时后逐渐明显。20%患者眼底可见玻璃体下片状出血,发病1小时内即可出现,是急性颅内压增高和眼静脉回流受阻所致,对诊断具有提示意义。

其他还有精神症状如谵妄、欣快等。少数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脑心综合征、急性肺水肿。

可有动脉瘤或血管畸形存在的局灶性定位体征,如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大脑额顶叶凸面的血管畸形可引起癫痫、轻偏瘫或失语等。

常见并发症:

1.脑血管痉挛。发生于病后3~5天。如在5~14天后发生者称为迟发性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痉挛可持续1~4周。通常在没有蛛网膜下腔再出血的情况下,病情突然恶化、发热、头痛、意识障碍或出现局限性体征(偏瘫等)。这些症状在数小时或数天内急剧进展加重。

2.再出血。指病情稳定后再次发生剧烈头痛、呕吐、痫性发作、颈强直、Kernig征加重,复查脑脊液为鲜红色。20%的动脉瘤患者病后10~14天可发生再出血,再出血增加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死亡率约一倍。动静脉畸形急性期再出血者较少见。目前由于神经血管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的普及,再出血并发症日趋减少。

3.病后1周内15%左右患者有脑积水或病后数周内出现嗜睡、双眼上视困难、颅内压增高等。因CT的普遍应用而极易发现。

4.磁共振血管成像、CT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率为81%。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

病因治疗是最重要的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1.一般处理及对症治疗。急诊住院监护,绝对卧床(床头抬高15°~20°),安静,使血压稳定到正常水平。

2.治疗颅内压升高。

3.防止再出血。

4.防治脑血管痉挛等。

总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先经神经外科排除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后,再经神经内科诊断和处理。

休息与活动

急性期绝对卧床4~6周左右,复发者卧床休息2个月,避免一切可能引起血压和颅内压增高的原因,如用力排便、咳嗽、喷嚏、情绪激动、劳累、争吵等。病情稳定后可根据不同情况开展康复训练。

饮食与营养

昏迷者尽早给予鼻饲饮食,进行营养支持,清醒者可根据基础疾病给予不同饮食种类。

出院健康教育

1.生活规律,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适当锻炼,劳逸结合。

2.避免诱发因素,如情绪激动和不良刺激,勿用力大便;避免驾驶、游泳、爬山、登高等危险活动。

3.警惕会有癫痫发作及慢性血肿形成的风险。

4.若出现头痛头晕加重、肢体乏力及走路不稳、意识不清等及时到医院就诊。

5.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和水果,戒烟、忌酒。

6.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等;按医嘱服药,将血压控制在适当水平,以防出血再发。

7.坚持康复锻炼,康复训练时注意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猜你喜欢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1例右心房至第二肝门的下腔静脉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探索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基于DANTE预脉冲SPACE MR序列定量评价蛛网膜颗粒
麻醉前加温输液对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中心体温及寒战的影响
外伤性迟发脑内血肿的CT表现及分析
脑出血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