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人性

2019-01-13杜芊芊

魅力中国 2019年29期
关键词:人性论道德规范本性

杜芊芊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00)

一、荀子人性论的背景

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井田制开始瓦解,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从此开始确立起来。荀子所在的时代,战乱动荡不安,社会阶级矛盾尖锐。就在这种阶级矛盾凸显争论当中,为了各种私欲,为了各种利益的争夺,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国与国之间的吞并,人性的那种自私完全被曝光。

荀子最为重视人与他物的区别,并且认为能与他物区分开来的原因是在于“群”。而能够实行“分”是因为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荀子认为,人本身对于自然和社会的改造的那种整体的进步式的作用是特别重要的。所有的道德规范,礼仪制度,何为尊何为敬,什么样的事情是道德的,我们所需要维持的社会间、国家间需要保持的关系是怎么样的,这些所有的一切全都是人为规定的。荀子成为一个现实主义者,主张人性本恶,提出了“性恶论”。

二、荀子人性论的内容

告子曾经说过,人性就是一种生理本能,人要吃饭,人要喝水这就是一种本性,比如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生之谓性”。他认为人的善恶完全是后天的人为加工过的结果,人性就像没有被加工过的枝条一样。孟子反驳告子认为,人性如果是和吃饭喝水一样的生理本能的话,那么狗猪等动物也是一样吃饭喝水,那么这样以来人性和狗性猪性就没有差别。

荀子则批评孟子将本性和人为混为一谈,认为孟子不能够深刻的认识到圣人与君子的重要作用。那么我们可以这么认为,人性没有后天的道德礼仪的加工也不能成为人性或者说也不能让人性从好的方向发展。荀子认为,圣人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够将加工材料更好的修饰原材料,也就是将本性和人为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封建秩序也由此不断完善巩固建立起来。荀子曾经说过,礼仪道德以及所谓的法制秩序都是后天束缚人的一种东西,这些都是后天人为的加在人身上的。其目的可想而知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集权。

荀子是一个典型的现实主义者,他自己在文章中明确毫无保留的提出了人性本恶的思想,也就是他提出了“性恶论”。在这里,荀子首先强调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也就是说,所谓的“善”就是所有的行动都是满足道德规范的要求,满足封建制度其中的礼仪规章。那么所谓的“恶”也就是恰恰相反,不满足道德规范的要求,破坏社会秩序,心怀险恶,图谋不轨,反对服从规章制度。

明确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之后,可以看出,荀子认为人性是不可能为善。因为我们不可能从一出生开始,就能够自然而然的符合我们后天所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的规范。但是,相反的是,人们生来是自私自利,谋求利益,如果没有利益法度,没有规章秩序,那么彼此之间必然是争夺的,因为毕竟各种我们能够得到和获取到的资源是有限的,一旦资源有限,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各种无端的争执和争夺。在孟子停下脚步的时候,荀子开始人性的探讨。

荀子是从认为人的食色性欲是肯定的这一观点,开始了对于人性的探讨。既说明了人们的恶是来自于我们的“性”,又说明我们的善是来自于我们的“伪”。一般人们在讨论荀子的人性论时候,都重点看了第一句,人之性恶。

荀子认为,所谓的人的本性就是,我们饿了就想吃饭,我们渴了就想喝水,我们觉得冷了想穿衣,我们工作学习觉得累了想睡觉。那么,当时所提倡的:所有的食物要先紧着老人幼童学会谦让、劳作累了不敢去休息要继续帮长辈去分担辛苦、各种兄弟之间的谦让,各种长辈晚辈之间的明确道德捆绑,这些一切的现象实际上来说都是一种违背人性的体现。所有的这些所谓的规定,所谓的谦让恭敬、任劳任怨都是后天人为的把它加在人性本身上去的。

三、荀子人性论的意义

荀子的这种反对思想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有一定的唯物主义的色彩,体现了唯物主义的思想,这其实是特别值得我们称赞和学习的地方之一。对于历史的长河来讲是起到了一定的进步意义。很多大家学者都会认为,我们提倡性恶论即人性本恶其实实则是要比提出性善论即人性本善,是要有深度的多。因为,新事物的产生总是要对旧事物做出一种否定,那么荀子在这里恰恰就否定了被尊之而上的天赋道德观念,所以被称之为一种进步;其次,所有的历史进步,都是大多数都是不满足,也就是人的贪婪自私自利,想要拥有一切的野心和欲望。只有人性“恶”的这一方面的推动,历史才会不断的进步。由此来说,荀子的性恶论是一种极为有深度的思想主张。

荀子的所著的《性恶论》的这篇文章,文章先从人的欲望开始说起,详细论证了人性之恶的观点。在这里,他强调后天的教育,主张去选择好的老师,优秀的朋友。那么,荀子在后边主张以政治的手段来规范改变人性的恶,将其改化为人性的善。荀子在这里的重要观点,也就是成为了他的政治思想。

但是,荀子的性恶论的提出实际上也有着一定的阶级性思想,只是从反方面来论证封建制度的合理性,去维持封建统治集权的一种手段方法。因为荀子是把统治阶级的人性当做人性的标准来看,而他所提倡的后天能够通过学习的方法来去掉人性恶的一面,也只是统治阶级才能够做到的。而被统治阶级是没有资格去去掉人性的恶的一面。荀子就是认为小人是不会去去除人性的恶的一面的,而君子也是不会变成小人的。其实就连包括,荀子所划分的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的标准也是根据统治阶级的利益来作为标准,实质上还是一种对于封建统治的巩固,对封建统治者利益的一种维护。

猜你喜欢

人性论道德规范本性
“自然之性”与“性命之常”——王弼人性论的二重向度
保持本性方能异彩纷呈
孔祥渊:“我”的出现有助于提升个体道德认同
集体行动的逻辑与公共治理理论
人性论的教育意义研究
素质教育的可行性实施细节研究
霍布斯社会契约论浅析
国家治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传统伦理道德现实价值研究
羊质虎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