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生八笺·清修妙论笺》养生观赏析

2019-01-13杨益萍

养生月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高氏百病饮食

◎杨益萍

《遵生八笺》是一部成书于明代的养生著作,其内容十分广泛,凡对人体身心健康可能产生影响的各种问题均有所涉及。作者高濂,字深甫,号瑞南道人,又号湖上桃花鱼,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据说他幼时患眼疾等疾病,因多方搜寻奇药秘方,终得以康复,遂博览群书,记录在案,汇成此书。全书分为“清修妙论笺”“四时调摄笺”“却病延年笺”“起居安乐笺”“饮馔服食笺”“灵秘丹药笺”“燕闲清赏笺”“尘外遐举笺”八笺。

本书名为“遵生”,寓意深刻,含有“尊重、珍爱、珍惜”生命的意思。“尊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镶王》:“能尊生者,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生命对于每个人而言,只有一次,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养生对每个人而言都至关重要,讲求养生之道又必须顺应自然,要遵循生命的规律。高濂所言“遵生”除了显示对生命的尊崇之外,则更多了一份依从、遵循之意。其书中“清修妙论笺”属于养生总论,所列历代玄经秘典、圣贤教戒、省心律己格言警句360条,有出于杂家者,如《吕氏春秋》《化书》;有出于小说家者,如《续博物志》;有类书,如《太平御览》;有医家经典,如《黄帝内经素问》《神农本草经疏》;归于儒者,如《论语》;归于释者,如《大藏经》《华严经》;诸子别集类,如《秘中散集》;归于道者,如《老子》《天隐子》……等。所引典籍出于道家经典者,占了十之八九。他认为养生的关键在于身心修养,正如其笺中所言“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非常重视形神合养,主要包括养命和养性两大方面。

一、养 命

养命主要指勿使身体受到伤害,身体是“遵生”的根本与基石,养护形体,需注意气候环境,虚邪贼风当避之有时,重视饮食生活和起居方面的调护。

顺应四时 邪气避之

“养寿之法,但莫伤之而已。冬温夏凉,不失时序之和,所以适身也。”这里说的就是冬天注意保暖,夏天保持凉爽,随四时的天气变化调整,让身体舒适。反之“若重衣厚褥,体不甚苦,以致风寒之疾”,如果不分季节地穿着厚重的衣服,盖着沉重的被褥,身体又禁不起体劳辛苦,就会导致风寒疾病。书中亦言“大汗勿脱衣,多得偏风,半身不遂。卧处勿令有孔隙,风入伤人”。即是指大汗之后,人体内是空虚的,热往外走,风寒会乘虚而入,风对应肝,肝主筋,人容易感受风邪得偏瘫,半身不遂。所以人睡觉的时候,最好关门关窗,不要留一点缝隙,以防虚邪贼风乘孔隙而入伤人形体。但白天还是应该多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饮食节制 起居有常

“昔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各年百余岁,相与锄禾莠。往拜问三叟:何以得此寿?上叟前致词:室内姬粗丑。二叟前致词:量腹接所受。下叟前致词:暮卧不覆首。要哉三叟言,所以寿长久。”诗中三位百岁老者对于长寿经验,一人仅以一句话予以总结,实为言简意赅。第一位老人说他所娶妻子相貌丑陋,言下之意,他不好色,房事很有节制;第二位老人说他量腹而食,饮食很有节制,从不过于饱食;第三位老人说他睡卧时从不用被子蒙及头部,始终保证能够呼吸新鲜空气。此诗高度概括了三位百岁老人的长寿经验: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节制欲望。这些经脸可谓要言不繁,都很实用。

高氏著作中所载录的条文论述都十分精辟,如“勿伤五味: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伤心,甘多伤肾”。人体阴精的生成,来源于饮食五味,而贮藏阴精的五脏,常常会被不正常的饮食五味所伤。因“酸入肝,苦入心,辛入肺,咸入肾,甘入脾”,故过于酸会使肝的功能亢进,而发生木克脾土以致脾气的损伤;过食苦味,会使心气过燥而不濡润,从而使肺气受伤;过食辛味,会使筋脉败坏,发生弛纵;过食咸味,会使骨骼损伤,肌肉短缩,心气抑郁;过食甜味,会使脾气满闷,气逆作喘,颜面发黑,肾气失于平衡。故饮食五味均需有所节制,谨慎调和,方可“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而对日常起居生活亦要十分注意养护,要防止“五劳所伤”,如其在书中载录有“一日之忌,暮无饱食;一月之忌,暮无大醉;终身之忌,暮常护气。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坐伤肉。大饱伤肺,大饥伤气”。

老人养寿 知微见功

高氏对于老年人的调养及治病,十分注重细节,要顺应老年人的生理特性和病理特点。如对于老年人的养生嘱咐有“老人养寿之道,不令饱食便卧,及终日久坐久劳,皆损寿也。时令小劳,不致疲倦,不可强为不堪之事。食毕,少行百步,以手摩腹百过,消食畅气。食欲少而数,恐多则难化。先饥而食,先渴而饮,先寒而衣,先热而解,勿令汗多。不欲多唾,唾不令远。勿令卧热扑扇,勿食生冷过多,勿多奔走,勿露卧空阶,而冒大寒,大热,大风,大露”。他认为老年人养生要注意,不要吃饱饭就躺下,也不要整日坐着不动或过度劳累,这些都会损减人的寿命。老年人可以适当劳作,活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度,不要逞强去做超出自己力量范围的事情。平时生活要注意细节,饮食宜温暖,少食而多餐,饭后百步走,摩腹助消化。日常生活养生也要注意未雨绸缪,即不要等到感觉很饿了才吃饭,即“先饥而食”,不要觉得很渴了才喝水,即“先渴而饮”等。要重视居所卧榻环境,注意躲避外邪。以上条条细节,不仅老年人要重视,对我们每一位重视养生的人来说,都具有不错的借鉴意义。

老人患病后救治也要遵循其精气本虚的特点,用药需尚平和中正,切不可盲目欲求速效,而妄投过于猛烈虎狼之药,以防老弱之体禁架不住。其笺中载道“尝见世人,治高年之人疾患,竟同年少,乱投汤药,妄行针灸,以攻其疾,务欲速愈。殊不知上寿之人,血气已衰,精神已散……不慎治之,急投峻药取效,或吐或汗,或解或利,老弱之人,不能禁架。汗则阳气泄,吐则胃气逆,泻则元气脱,立致不虞,此老病大忌。更不可用市中买药,并他人闻说病源,不知药味,送来服饵,及虎狼之药,切宜仔细。若身有宿疾,或时发动,则随其疾状,用温平顺气、开胃补虚中和汤药,调停饮食,或随食物变馔治之,最为要法”。高氏此段还特别告诫老人不可自作主张地服用市中购买、他人惠送、不知方味之药,如果身患宿疾发作,当依据其疾状,就医服用中和汤药,三朝五日,自然无事。然后需调停饮食,养护脾胃,根据药食同源,以药膳变馔调养身体最为重要。

二、养 性

养性是指要提高养生者自身的修养,避免情志刺激,要拥有良好的心态。高濂崇德尚行,学识渊博,锤儒、释、道三家所论,熔养生于一炉。高氏认为养性之关键在于“修德”,其笺中有言“修德行义,守道养真,当不言而躬行,不露而潜修,外此一听于天”。含义是指人的一切言行举止,都要讲究修德行义,不尚空谈而重亲身实践,潜移默化而不动声色,其他则顺其自然即可。高氏认为修德行义是长寿的根本保证,指出“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道德者,不贫、不贱、不弱、不拙”。即一个人如倚仗自己很富有,必然会因过于奢侈而转化成贫穷;若倚仗自己权位高而显贵,总有一天会因作威作福而变得卑贱;若倚仗自己很强大,终因骄兵必败而成弱小;若倚仗自己能施巧计,总有一天会变得弄巧反拙。惟有倚仗仁义道德才能安身立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也就不会变得贫困,卑贱,羸弱,笨拙。

高氏认为,养生修德不可忽视日常行为中的小善小恶,其笺中载道“盖灾生于稍稍,病起于微微。人以小善为无益而不为,以小恶为无损而不改。孰知小善不积,大德不成;小恶不止,大祸立至”。告诫人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们应当懂得,大善大德是由小善小德积累而成,好事不论大小都应当坚持做下去;大恶大祸也是小恶小祸日积月累而成,故坏事无论大小,都不能去做。同样的道理,养生之中,大病大灾亦是由小病小灾积累而成,故一切小病均不应忽视,凡病总以早防早治为上,做到防微杜渐。

高氏认为修德养性,端正心态,避免情志过极甚为重要。指出“心病心医,治以心药”,强调心病当需调整心态,维护好心理健康。书中既列举了有害于养生的“百病”,同时又介绍了有益于保护身心健康的“百药”,规劝人们修身养性、调畅情志,当抛弃“百病”而求取“百药”。以下罗列“百病”的部分条目,人们可从中引以为戒。

如“喜怒偏执是一病,亡义取利是一病,好色坏德是一病,专心系爱是一病,纵欲无理是一病,纵贪蔽过是一病,毁人自誉是一病,擅变自可是一病,轻口喜言是一病,快意逐非是一病”。书中特别指出“此为百病也。人能一念,除此百病,逐日点检,使一病不作”。同时高氏认为“改恶崇善”乃养生良药,故记录所谓“百药以治之”。如“恩无邪僻是一药。行宽心和是一药。动静有礼是一药。起居有度是一药。近德远色是一药。清心寡欲是一药。推分引义是一药。不取非分是一药。虽憎犹爱是一药。心无嫉妒是一药”。

猜你喜欢

高氏百病饮食
“包”治百病
多喝水能治百病?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略论辽金时期东京渤海遗民高氏家族——以高模翰家族为中心
高氏押花葫芦
吐峪沟新出写经题记残片考释
寻根之旅
泡脚驱寒消百病
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