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婚随想
2019-01-13徐振泽
◎文/徐振泽
50年婚龄被称为金婚,人们之所以用金子来比喻这个日子,是因为夫妻二人携手走过半个世纪着实不易。我与老伴今年金婚,在享受这份幸福的时刻,一种饮水思源的情感油然而生。
首先我觉得我很幸运,因为在我们共同度过的50年中,有40年行走在“改革开放富起来”的大道上。此间,我们讴歌改革,投身改革,也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和成果。其中最直接的因果关系就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寿命延长了近10岁,成就了包括我在内越来越多的老夫老妻能够走进金婚。
为此,对这场伟大的变革我一直感恩于心,同时对我的老伴也充满感激之情,因为是她的婚恋观,以及她在人生逆旅中的忍辱负重,还有她身上中国女性那种坚贞与善良,才让我们度过了婚姻初期的艰难困苦,此后又化解了经济不再掣肘我们生活后产生的矛盾和问题。
金婚之旅始于“找对象”。怎么找?传统观念是“男才女貌”“门当户对”“女嫁高门”等,在这些观念中,我与老伴唯一搭调的就是两家穷得“门当户对”。
其实在我们结婚时,我俩自身的小日子还算可以,但两家的背景确实糟糕。当时我家虽然只有父母二人,但母亲没工作,父亲因病常年休养,只能开60%工资,每月也就30多元钱。她家的情况比我还差,她5岁就没了父亲,母亲没有工作,靠在沈阳的哥哥养活。
我与老伴是同学,还有两年是同桌,毕业后又一起分配到一个县城的同一个单位工作,4年同学、4年同事,让我们从相遇相识,发展到相知相爱,彼此条件自然是一清二楚。在我看来,按她的条件,起码应该找一个家庭经济情况好点,至少是父母都有工作的。但自从我们有了处对象的意思,她就再未动摇,并且坚定地从初恋一直走到金婚。
然而生活不单要有爱情和理想,还要面对许多实际困难。在我们准备结婚时,因为两家都不能给予什么帮助,老伴从一年前就开始统筹我们每人每月31.5元的工资,这个月买条床单,过两个月再买一对枕套,省吃俭用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1969年3月,我们办理了结婚手续。几天后,我们回到长春我父母家。当时我家住的是一间7.5平方米的公房,这就是我们的婚房。经与父母商量,我们决定请两位同学还有老伴在长春的几位亲属来家吃顿饭,就算结婚了。
按父母指点,我们买了只够一桌饭菜的食材。那时的鸡鱼肉蛋都凭票购买,这桌酒席所用的票是父母一年没沾荤腥攒下来的。
见证我们结婚的有老伴的舅舅、姐姐、姐夫、外甥,老少三辈共5位亲属。还有一男一女两位同学,再就是我父母和我们俩,总计11个人。关于当时的情况,我写过一段题为《婚礼》的打油诗,诗云:
家徒四壁一小屋,母为招待父下厨。
亲朋好友三五几,胸佩像章手捧书。
同窗四载结连理,比翼双飞谋幸福。
陋仪之羞唤来日,不为人杰不丈夫。
诗中前几句说的是我们结婚的情景,后一句显然是说大话了。不过写诗么,总得有点豪言壮语,何况这也算一种立志,而且正是这样的雄心和抱负,鞭策着我和老伴一生奋斗,从未停息。
近日,有老友为我金婚赠《七律·赞友》,诗中写道:
灿烂人生岁月稠,春光永驻展风流。
奉公治厂输宏力,守法从商巧运筹。
史海钩沉岂苟且,文园泼墨必情由。
喜闻儿女青林翅,妇侣画工楼上楼。
朋友的诗免不得过分夸赞,但也不是无中生有,就连我自己对这50年的变化有时都沾沾自喜。其中最让我自豪的就是2002年儿子结婚时,我将婚礼安排在长春香格里拉酒店宴会厅。并非巧合的是这家酒店与我当年结婚那间小屋近在咫尺,形成强烈反差。
当然,在我和老伴50年的生活里,主旋律还是祥和与平淡,这是我们的本真,但同样来之不易。
我们那个年代失败的婚姻也不罕见,矛盾主要来自经济纠纷。当时谁家都不富裕,在将有限的收入用于吃还是花在穿上?是节衣缩食攒钱买收音机、自行车等“三大件”,还是让平时的日子稍微宽绰点?小舅子结婚给了20元,小叔子娶媳妇为啥就给10元?所有这些,都是夫妻关系紧张的诱因,但我和老伴之间始终没有这种情况。原因是一事当前,老伴总是先替我家这方面考虑。春节前几个月,就开始省吃俭用,准备给两家老人汇钱,但每年都是攒够一份就先给我父母寄去。两家亲戚有事,向来是一视同仁,只要听到信,人不到钱也到。老伴的做法着实让我感动,不过搞得我们俩结婚5年后才买了一辆“红旗”牌二手自行车。直到1982年,我都当六七百人的厂长了,才从吉林市电视机厂按揭了一台12寸黑白电视机。
婆媳关系自古以来就是家庭不安定因素,但自打父亲去世,母亲就被我们接过来,而且一起生活了25年。就是说当老伴年过半百的时候,还在当儿媳妇,其难度可想而知。
我们年轻时,看孩子、干家务也是两口子闹矛盾的原因之一,在这方面,老伴从不跟我攀比,放下笤帚就是扫帚,惯得我直到现在也不会使电饭锅。
十几年前,我们都退休了。当俩人都在家里大眼瞪小眼时,我哪能还让退休的老伴继续伺候我一个同样退休的人。为此,我曾试图在做家务方面给她当个“贤内助”,结果常常因为抢着干活弄得叽叽歪歪。一年、三年、五年,老伴一如既往地照顾我,让我感动和不安。这就是老伴在我们走向金婚过程中的表现和作用,也是我觉得需要感恩的理由。
结婚50年的日子到了,虽然此前有足够的时间让我们考虑如何纪念,但当这一天如期而至时,还是有点手足无措。最后,我和老伴选择了淡定,让这个日子随风而来又随风而去。这种坦然和随意,表明我们今后也不会给自己确立奔向“什么婚”的目标,只是顺其自然地前行,享受与老伴在一起的幸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