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一段西皮流水岁月静好

2019-01-13翟立华

幸福家庭 2019年2期
关键词:西皮阿庆嫂样板戏

■文/翟立华

母亲是冀南人,自小有一副好嗓子。在村村成立俱乐部、红红火火唱样板戏的年代,母亲甩着一条乌黑油亮的大辫子,一会儿是高举红灯的铁梅,一会儿是苦难的小常宝,一会儿又是机智勇敢的阿庆嫂。母亲婉转幽咽的京剧唱腔把台下的我爸迷得魂不守舍,他紧追不舍,硬是把一个台柱子变成了我们姐弟的妈妈。之后母亲告别舞台,踏踏实实地做起了家庭妇女,但是京曲儿从来就没有从我们家消失过。

每每到做饭的点,和着锅碗瓢盆“丁零当啷”的脆响,行云流水般的样板戏就蔓延过来,那些戏词经过岁月的锤炼更显得亲切而激昂。唱到动情处,母亲会用勺或铲轻轻敲打着锅沿来点儿伴奏。她尤其喜欢《沙家浜》里的《智斗》一折,一个人分饰阿庆嫂、刁德一和胡传魁3个角色,却丝毫不显慌乱。

我们是听着母亲的京戏长大的。这些年,我们姐弟因为工作原因各奔东西,只有父母留守故乡,不过打电话的时候仍能从听筒里听见母亲略显沧桑的声音在演绎着阿庆嫂,每当这时我总会心一笑。可父亲去世之后,母亲一个人在老家着实令人不放心,我们姐弟便商量把母亲接到身边照顾。母亲连连摇手,说在农村待惯了,住不惯城里的鸽子窝,吃喝拉撒都在屋里,不方便。

我费了好大劲才把母亲连哄带骗地接了来,面对这个城市她很拘谨。说是我要照顾母亲,事实上却是,母亲的到来让我轻快了很多。晨曦里,一出卧室门便看见沐浴在阳光里的包子、小米粥正热腾腾地等着我,感觉光阴一下子变得无限好。被母亲疼爱的感觉很美妙,时光仿佛飞快倒退到儿时,一波一波的感慨和着点点泪花氤氲开来。我“埋怨”母亲太勤快,她边收拾厨房边说:“我岁数大了睡不着,做做饭怕啥哩?”享受着这久违的呵护,我扑上去抱住母亲想撒撒娇,她“嫌弃”地推我:“去去,都多大了?”我摸摸鼻子不好意思地笑了。

逐渐地,我的房间里又充满了西皮流水和摇板的韵律,那是属于母亲特有的温暖的味道。

一晚,我坐在电脑前码白天在单位没有完成的字,母亲坐在我身边,戴着老花镜给我钉衬衣掉下来的扣子。她照常哼唱着:“参谋长,休要谬夸奖,舍己救人不敢当……”

心里有点烦躁的我扭头看了看她,她也从镜片的上方抬眼瞧了瞧我,笑了一下后又低头边唱边做着手里的活计。我继续凌乱地敲打着键盘,思绪混乱。我又扭头看母亲,她则捻着兰花指用针挑起一粒扣子冲我道白:“参谋长,请抽烟!”我好笑又好气地怨道:“妈,我这篇稿子明天还要交呢。”她微怔了下似乎明白了,一时有点不知所措。忽而,她放下衣服夸张地说:“哎呀,忘了忘了,还烧着水呢,肯定开了,我去看看。”

母亲从厨房回来后,拿起衣服坐到沙发上继续钉扣子,我也继续码字,可思绪越发地集中不起来,心里空落落的像少了什么。我回头看看母亲,她安静地缝着扣子,再无一点声音。夜很静,我的心却乱成一团。我起身轻轻地蹲在母亲身边,把头放到她膝盖上。母亲摸了摸我的头发问:“我扰到你了?”我摇了摇头:“妈,你唱一段喜儿吧。”

“人家的闺女有花戴,你爹没钱买不来,扯上二尺红头绳,给俺喜儿扎起来,扎呀扎起来——”母亲低声地吟唱着,她轻轻地摩挲着我的头,一股暖暖的感情在我心里徘徊。我感伤地意识到,母亲老了,她不再是那个时时可以给我温暖臂膀让我依靠的,风华正茂的妈妈了。在时光的流逝里,她面对自己的孩子们已经要察言观色了,她正从一个为母则刚的角色退场,变成一个逐渐依赖我们的老年人。母亲早就不自信了,她不敢连累我们照顾她,就连唱几句戏都要小心地看我的脸色。

这些细节让我感到深深地哀伤,岁月更替带来的伤感让我顿悟,母亲能给予我母爱的时间不多了。那一刻,年迈的母亲和人到中年的我都沉默了。我静默着,感动着,直到眼泪悄悄淌下来。

母亲推推我:“赶紧写稿子吧,天不早了。”我抬头央求母亲:“你唱段阿庆嫂吧!”母亲明了地笑了,她清了清嗓子:“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一段明快的西皮流水让我脑子瞬时澄澈起来,母亲或幽咽或婉转的声音安抚着我的情绪,心终于安静下来。

那个夜晚,母亲低回吟唱,我安然写作。

猜你喜欢

西皮阿庆嫂样板戏
红灯记(根据现代京剧样板戏改编)
中医药堂传奇 第五十三回 柳宝怡精修致和堂 阿庆嫂送药芦苇荡
电影意识形态批评方法下复观样板戏电影《智取威虎山》
浅谈皮黄腔的发展及音乐贡献
论广东汉剧唱腔结构与特色
西皮慢板
样板戏及样板戏研究的另一面
——评张丽军《“样板戏”在乡土中国的接受美学研究》
《沙家滨》中的阿庆嫂原型
智斗
高亢刚劲,流畅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