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引经药的临床应用浅析

2019-01-13杨世雷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羌活升麻川芎

杨世雷,杨 扬

(濮阳市中医院药剂科,濮阳 457001)

有关文献记载引经药分类较乱,历代医家对中药引经药的认识逐步加深,使中药引经药的理论逐渐趋于完善。通过对中药引经药的临床应用探讨,可使中药引经药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以减少中药用量,提高临床疗效,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

1 中药引经药的的定义

引经药既是建立在药物归经理论的基础之上,但又有别于药物归经;所谓药物归经,正如高学敏主编的《中药学》指出:“归经就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的治疗作用。”[1]虽然每一药物都有各自的归经作用,但并非每一药物都是引经药,而只有那些既能归入某经,而又能引导其他药进入某脏腑经络的才是引经药。引经药又称引经报使药,属于中医方剂基本组成中君臣佐使的“使药”,正如清·尤在泾《医学读书记》云:“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2]如升麻、葛根归经脾胃,不仅本身可以治疗脾胃病,并且还能引导其他治疗脾胃的药物直达病位而增强疗效,所以升麻、葛根为阳明引经药。古人云:“引经之药,剂中用为向导,则能接引众药,直入本经,用力寡而获效捷也。”[3]临床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灵活加入引经药,多能起到减少中药用量、提高临床疗效的作用。

2 中药引经药的作用

关于引经药的功用,前贤有许多精辟论述,而就古今临床运用来看,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引药上行 如川芎为活血化瘀药,其功效如张元素所说:“川芎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故神清四物汤用之。能散肝经之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及血虚头痛之圣药也。其用有四:为少阳引经,一也;诸经头痛,二也;助清阳之气,三也;去湿气在头,四也。”[4]特别是治疗头痛时,基本都在辨治用药的基础上加上川芎,被称为治疗诸经头痛之要药,如李东垣曰:“头痛必用川芎。如不愈,加各引经药:太阳羌活,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厥阴吴茱萸,少阴细辛,是也。”[5]又如:“桔梗系开提肺气之品,可为诸药舟楫,载之上浮。”[6]如果在参苓白术散、血府逐瘀汤、三物白散方中去掉桔梗,则临床疗效大打折扣。

2.2 引药下行 朱震亨[7-8]认为牛膝能引诸药下行,筋骨痛风在下者。多版《中药学》教材亦明确提到牛膝的“引火(血)下行”之功,故牛膝可作为身体下部疾病的引经药使用,临床上治疗瘀阻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血瘀腹痛、下肢痹症、下肢萎软以及淋证、水肿、小便不利等症,常随方加用,疗效颇著。旋覆花也是一味“引药下行”之品,临床有“诸花皆升,旋覆独降”之说。

2.3 引药直达病所 中药引经直达病所的药物,临床使用十分广泛,如中焦湿热加黄连,下焦湿热加黄柏、知母,下焦湿热加防己、龙胆草;腹中胀满加厚朴、木香,腹中实热加大黄、芒硝,胸中烦热加栀子、豆豉,胸中痞塞加厚朴、枳实,热痰用黄连、瓜蒌;寒痰用附子、干姜;又如六郁引经药:气郁加香附、血郁加川芎、湿郁加苍术、痰郁加陈皮、热郁加栀子、食郁加神曲;诸气刺痛加枳壳、香附,诸血刺痛加当归尾,胁痛寒热加柴胡,胃脘寒痛加草豆蔻、吴茱萸等均是中药引经直达病所,以达到迅速、专一治病的目的。

2.4 引火归元 如肉桂即是一味引火归元之品,为治命门火衰之要药,常在治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的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遗精等症时作为引经药使用,如肾气丸、右归丸等。正如程钟龄言“所谓导龙入海,引火归原,如八味汤之类是也。”[9]

2.5 引邪外达 如麻黄,善于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而发汗解表、为发汗解表之要药,也是解表之引经药;又如桂枝善于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于肌表,故能助卫实表、发汗解肌,故桂枝既是外感风寒、不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有寒的常用药,同时也是解表药的引经药之一,故王好古认为麻黄治卫实之药,桂枝治卫虚之药,两物虽为太阳证药,其实营卫药也[10]。心主营为血,肺主卫为气。故麻黄为手太阴肺之剂,桂枝为手少阴心之剂。伤寒伤风而咳嗽,用麻黄、桂枝,即汤液之源也。李时珍亦认为麻黄乃肺经专药,故治肺病多用之。张仲景治伤寒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11-12]。

2.6 引阳药入阴 如白芍味酸,可升可降,可引药入阴,收逆气而除肺燥,敛津液而益营血,收阴气而泄邪热,故张元素认为性寒,味酸,气浓味薄,升而微降,阳中阴也[13]。王好古亦认为味酸而苦,气薄味浓,阴也,降也,为手足太阴行经药,入肝脾血分[14]。

3 中药引经药的分类类

有关文献记载的中药引经药分类较乱,认定也不统一,但主要分为两类:一为按经络选药;二为按病位选药。

3.1 按经脉选药

3.1.1 按六经脉分类的引经药 如头痛的治疗通常以川芎为引经药,但具体到六经又有不同的引经药:太阳经用羌活,阳明经用白芷,少阳经用柴胡,太阴经用苍术,厥阴经用吴茱萸,少阴经用细辛。

3.1.2 按十二经脉分类的引经药 根据历代医家经验,常用的十二经脉分类的引经药主要有:手少阴心经黄连、细辛;手太阳小肠经黄柏、藁本;足太阳膀胱经羌活;足少阴肾经独活、桂枝、肉桂、细辛;手太阴肺经葱白、白芷、升麻、桔梗;手阳明大肠经石膏、白芷、升麻;足太阴脾经白芍、苍术、葛根、升麻;足阳明胃经石膏、白芷、葛根、升麻;手厥阴心包经柴胡、牡丹皮;手少阳三焦经地骨皮、柴胡、连翘、附子、青皮,上焦用地骨皮,中焦用青皮,下焦用附子;足厥阴肝经吴茱萸、川芎、柴胡、青皮;足少阳胆经柴胡、青皮等。

3.2 按病位选药 按病位选药为按经选药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如上肢痹痛选羌活、桂枝、桑枝、姜黄;下肢痹痛可选独活、牛膝、木瓜、五加皮、杜仲、续断等;上部见血用防风、牡丹皮、紫草为使,中部见血用黄连、芍药为使,下部见血用地榆为使;风中六腑以羌活、防风、当归、秦艽、独活为引,风中五脏以独活、柴胡、白芷、川芎为引;同样是腹痛,胃脘受寒腹痛加草豆蔻、吴茱萸为引,少腹疝痛加青皮、川楝子为引,脐腹疼痛加熟地黄、乌药为引等,又如同样是疼痛:背痛常加羌活、防风引经,背脊痛用石楠藤、石菖蒲,腰脊者加用蜂房、乌梢蛇、地鳖虫,腰痛加狗脊、杜仲、川断等。

4 运用中药引经药的注意事项

4.1 引经药的引导作用随炮制方法不同而发生变化 引经药作用并非不变,通过炮制可改变药物的性能,同时也改变了药物的引经作用。如土炒入脾、盐炒入肾、醋制入肝、蜜制归肺、酒炒上行,临床可根据所治脏腑不同而选用适当的炮制方法,以达到引药入经、事半功倍的效果。

4.2 根据辨证方法不同,灵活运用引经药 临床应用引经药时,应根据六经辨证、十二经辨证、按症辨证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引经药。

4.3 不应过分夸张引经药的作用 在辨证组方用药的基础上,适当选用或加入引经药,确实能起到减少用药量、增强疗效的作用,但选用药物的依据还是功能与归经为主,不要过分夸大引经药的作用。这就是说,引经的作用是重要的,但并非是必须的。

5 小结

中药引经药是中医的用药特色之一,灵活应用中药引经药,可以达到中药用量少而治疗效果好的理想目的,这样既能使中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又能使中药的毒副作用降到最低;但临床应用引经药时,要首先以准确辨证为基础,并可根据临床需要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以加强引经药的作用,但不要过分夸大中药引经药的作用;所以在临床用药时,首先要明白中药的药性,然后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灵活加入引经药,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羌活升麻川芎
升麻的品种考证
观察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腰痛临床疗效
川芎的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
川芎茶调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举隅
红花续断胶囊中当归、川芎及大黄的薄层鉴别
羌活治风湿的故事
升麻炮制历史沿革的研究进展*
经典名方中升麻类药材的本草考证△
不同基源羌活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升麻蜜制工艺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