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夏“计都星”考

2019-01-13王培培

西夏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意译音译彗星

王培培

关键字:西夏谚语;计都;九曜;星神崇拜

“计都”是来自梵语kedu的音译,与日月等五星一切组成所谓“九曜”,是假想出来的与交食发生有关的不可见“天体”,源自印度天文学。在古代印度,计都原先是彗星的别称,与罗睺没有太多关联,大约公元6世纪晚期转变为罗睺的伴星,与日月、五星、罗睺一起组成了印度的九耀星神崇拜体系,并进入佛教经典之中。随后此天文概念传入中国,并在佛教兴盛的西藏、敦煌、黑水城等地区演变发展。①朱晓珂:《罗睺、计都图像研究:从印度到中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5月。西夏汉文对音对译小词典《番汉合时掌中珠》中,有一个西夏词语“讲碍”对译“计都星”。那么,为何西夏文献不同汉文文献对计都星进行音译,而使用了“讲”(珠)字,此字又具体代表什么含义,是否是西夏自己天文学知识的表达呢?下文将从西夏文、汉文、藏文文献中查找蛛丝马迹,对此星进行考察,以求为民族学和文献学等研究提供语料。

(一)西夏文献中关于计都星的两种译法

通过考察西夏文世俗与佛教两种已有的文献材料,我们可以看到计都星的两种不同的译法。一种为音译“计都”二字,具体举例如下,用“薬晦”音译“计都”二字:

《佛说金轮佛顶大威德炽盛光如来陀罗尼契经》①安娅:《西夏文译本〈炽盛光如来陀罗尼经〉考释》,《宁夏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第108页。:

薬晦碍禑始,聚驳禋萰坚闽耫

计都星真言,每月十八日降下

另外一种译法就不知所云,具体例子如下:

《番汉合时掌中珠》②[西夏]骨勒茂才著,黄振华、聂鸿音、史金波整理:《番汉合时掌中珠》,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7页。

[薬晦碨]计都星 讲碍[溺。迎]

“讲”字在《掌中珠》中经常意译“珠”。我们知道,西夏人在翻译外来文献时,无外乎音译和意译的两种方式。音译“计都”来自印度Kеtu一词,很好理解。而这里的“讲”的译法则让人费解。到底是外来文化对西夏的影响?抑或是西夏人对天体有自己的认识?这需要我们进一步考察文献寻找蛛丝马迹。

(二)汉文典籍中有关计都星的记载

计都最早以“彗星”的名称出现于题为“吴天竺三藏竺律炎共支谦译”的《摩登伽经》卷上:③学界对于此经翻译的年代持有怀疑的态度,如朱晓珂在其硕士论文《罗睺、计都图像研究:从印度到中国》中考证罗睺传入中国的时间最晚为隋朝,最早不超过西晋,而作为伴星的计都应该稍晚些。

今当为汝复说七曜。日,月,荧惑,岁星,镇星,太白,晨星,是名为七。罗睺、彗星,通则为九。如是等名,占星等事,汝宜应当深谛观察。④[日]高楠顺次郎、渡边海旭编:《大正新修大藏经》第21册,大正一切经刊行会,1934年,第405页。

此处的计都意译为彗星。实际上计都之名的正式出现相对较晚,与开元、天宝之际密教大举入华有关。密教高僧一行著有多种关于星占的论著,其中《大毘卢遮那成佛经疏》卷四有载:

諸執者,執有九種,即是日、月、火、水、木、金、土七曜。及與羅睺、計都合為九執。羅睺是交會食神,計都正翻為旗,旗星謂彗星也。除此二執之外,其餘七曜相次直日,其性類亦有善惡。

可见计都意译为旗星。在梵语中Kedu就是“旗帜”、“彗星”的意思。一行在其所撰《北斗七星护摩法》中也指出“计都者,翻为旗也,旗者彗星也。”①[日]高楠顺次郎、渡边海旭编:《大正新修大藏经》第21册,大正一切经刊行会,1934年,第457页。此外,关于计都更详细的记载在《七曜攘灾诀》中:

計都遏囉師,一名豹尾,一名蝕神尾,一名月勃力,一名太陰首。常隱行不見,到人本宮則有災禍,或隱覆不通,為厄最重。常順行於天,行無徐疾。九日行一度。一月行三度十分度之四,九月行一次,一年行四十度十分度之七。凡九年一周天差六度十分度之三,凡六十二年七周天。

以上文献中对于计都星的解释,均无法解释《掌中珠》中西夏语“讲碍”的意义,既与意译“珠星”无关,亦音译“[溺。迎]”无关。由此看来,西夏计都星的概念并不是来源于汉文记载。那么“讲碍”到底来源何处呢?以下我们将从其他民族的文献资料中寻找答案。

(三)西夏计都星名称的由来

通过已往对于“罗睺星”的考察,我们得到一个印象,西夏的星曜概念与西藏有密切的联系。②王培培:《西夏语“罗睺星”的来源》,《宁夏社会科学》2019年第3期,第194页。自此出发,我们将重新考察“珠星”的来源。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在西夏译的汉文非佛教典籍中,我们发现一个现象,“讲”字从来不用于与任何汉字对音。《掌中珠》中此字音“溺合”或“溺。”。这给了我们一个想法,即此西夏字音在当时的古汉语中没有对应的发音部位。根据聂鸿音先生的《番汉合时掌中珠注音符号研究》一文,“西夏语中合口音节本来就比汉语多一些,像效摄流摄在汉语里都是开口独韵,而在西夏语则有相配的合口韵类。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最常见的就是注一个小‘合’字,如‘溺合’、‘足合’。但通过仔细分析归纳可以看出编者也用小圈来表示合口。其中最富启发性的是西夏‘珠’字,在《掌中珠》第3页第1栏音‘溺合’,在第8页第2栏又音‘溺。’,清楚地反映出右下角的小圈和小‘合’字的作用相同。”由此可知“溺合”或者“溺。”同音,并可能与藏文的“ཉི”音最为接近,而藏语词“གཉིས”有“二,半”之义,正好可以解释“讲碍”的含义。

考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③[印]毗耶娑著,金克木、赵国华、席必庄译:《摩诃婆罗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62页。

尔后,所有的天神之群,在毗湿奴面前分得了甘露。这时,他们急不可耐,乱乱纷纷,啜饮起来。诸位天神正在啜饮那盼来的甘露,有个名叫罗睺的檀奴之子,变成天神模样,当时也饮着了甘露。当那甘露刚刚流到檀奴之子的咽喉的时候,月神和日神一心为了众位修罗的利益,将他揭露了。握有法宝神轮的世尊,离开祭起了神轮;那檀奴之子正在狂饮甘露,他的矫饰的头颅已被神轮砍掉了。檀奴之子的那颗头颅,硕大无朋,山岳一般,它被神轮砍掉之后,忽然坠落在负载万物的大地之上。从此,罗睺和月神日神永远结下了不解的仇恨,直到今天,他还用那一张嘴巴吞食他俩。

http://hindumyths.blogspot.com/2017/09/55-rahu-ketu-story.html

众所周知,在印度神话中,罗睺和计都本为一体,因为偷喝神水而被一分两半,头部就是罗睺,因为有复仇之心吞食日月,形成日食和月食。身体即为计都,计都星确实具有“二分,一半”的含义。西夏用表示一半的“讲碍”字代表计都星,实际上是对此星曜的意译。

(四)西夏文献中“计都”的形象

关于计都星的形象,在西夏时期的很多艺术作品中都有反映。西夏流行炽盛光佛崇拜,这在众多西夏壁画、佛经版画及出土文物中都有所体现。敦煌千佛洞61号洞窟甬道壁画为西夏时期重新绘制。南壁中央绘有炽盛光佛图,炽盛光佛结跏趺坐于双轮车上,右手食指顶一金轮,左手禅定印,车尾插龙纹旌旗,周围金、木、水、火、土、日、月、计都、罗睺等众曜星官簇拥。俄罗斯圣彼得堡埃尔米塔什博物馆黑水城藏品炽星曜坛城,编号x2480。俄罗斯学者聂历山和萨莫秀克都曾撰文对其进行描述①[俄]聂历山著,崔红芬译:《12世纪西夏国的星曜崇拜》,《固原师专学报》2005年第2期,第23—30页;[俄]萨莫秀克著,谢继胜译:《西夏王国的星曜崇拜》,《敦煌研究》2004年第4期,第63—70页。:

在该坛城法术圈中画一座两层的天神居住的最殊妙天宫,在最殊妙天宫周围绘五色城墙,坛城中间为十二……共开设九个窗口,在这些窗口中,中央窗口画上圆形的日星坛城,为红色。东面窗口绘方形的金星坛城,为白色。南面窗口绘方形的火星坛城,为红色。西面窗口绘水瓶形的土星坛城,为黑色。北面窗口绘三角形的木星坛城,为黄色。东南面窗口绘圆形的月星坛城,为白色。西南面窗口绘大麦粒形的罗睺星坛城,为黑色。两边角处各绘饰一面蓝色的气质。西北面窗口绘大麦粒形的计都星坛城,为烟色。两个边角处也各绘一面蓝色的气质。东北窗口绘三角形的水星坛城,为黄色。

此外,黑水城出土现藏圣彼得堡埃尔米塔什博物馆的《佛说大威德炽盛光佛星宿调伏消灾陀罗尼经》的版画,宁夏红佛塔出土的两幅绢质彩绘挂幅《炽盛光佛与十一曜星宿图》,以及甘肃肃北五个庙石窟第1窟的《炽盛光佛圣众图》都反映的是这一题材的内容。

猜你喜欢

意译音译彗星
展览“彗星来的那一夜”现场图
出发!炸掉那颗彗星
音译研究(2007年~2021年)回顾与反思
彗星
清末民初音译元素名规范方案用字探析
第十三章彗星撞地球
谈谈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些词语的翻译(三)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浅谈直译与意译的合理结合
基于字形与语音的音译单元对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