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影视作品《人证》中的焦尼与恭平爱的比较研究
2019-01-12姜华
姜华
(湖州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一、序言
《人证》是改编自日本的社会派推理作家森村诚一最著名的小说『人間の証明』。其历史背景是二战后,驻日美军及其延续的故事。关于该作品,研究者们研究最多的是那个社会,那个背景下的那个人性。
笔者在此要论述的是焦尼和恭平的爱的比较研究。他们是两个极端:一个穷一个富有;一个有爱,一个充满恐惧;一个亲生母亲杀死,一个亲生母亲想保护;一个利他,一个自私。这些皆可以归结于一个字:“爱”。
二、焦尼与恭平,富有与贫穷
焦尼物质上非常贫穷,内心却充满了爱,每一个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一个好孩子,就算说他做了坏事,也没有人相信,包括住在黑人区的日本女摄影师在内。而他离开美国时,多付两个月的房租给房东,也可以看得出他内心富有的爱。这种爱让他积极向上,充满活力,虽然物质上贫穷,但他没有染上任何恶习(当时很流行的毒品),努力工作(他在服装店工作)。
恭平是一个议员爸爸和大设计师妈妈的儿子,只要他愿意,跟父母怎么要钱,就怎么有钱。不过,他不仅无所事事,甚至需要钱的时候,把家里的东西偷偷拿出去换钱用不说,听到爸爸的指责之后,还抱怨爸爸是坏人,妈妈是脏的(无所事事,爱惹是生非,爱抱怨)。他的物质世界,也许富有(他有富有的父母),但他的精神世界非常贫乏,这使他越来越消沉、堕落,甚至使他走向死亡。
三、焦尼的爱与恭平的恐惧
焦尼觉得母亲爱自己,自己爱母亲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对恭子说:“妈妈,我是你的儿子,你不爱我了吗?”他看到妈妈就开心得欢天喜地。
当恭子给焦尼钱的时候,他不要,他苦苦向妈妈诉说他对妈妈的爱,他只要妈妈的爱。影片中,那么一瞬与此交替出现另一个场景,恭平气呼呼地从床上坐起来抱怨说:“何もわかってねじゃないか”恭平的抱怨、偷窃、杀人,跟妈妈要钱的言行,与焦尼无私的爱,形成戏剧性的对比。
焦尼的爱的至高点就在他被恭子刺死的场景上描述得淋漓尽致:“妈妈,我那么讨厌吗?”(请注意,他说,我那么讨厌吗?而没说,妈妈你为什么这么讨厌我?前者充满爱,后者充满抱怨,而焦尼说的是前者。)然后,他把恭子已经刺到他腹部不深的刀握在自己手中,深深地刺进去。为了他爱的妈妈,他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成全妈妈,从妈妈的生活中消失,他教会妈妈爱的使命,就此完成了。
而在同一时刻,恭平开车撞死人,畏罪扔到大海。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分昼夜地在恐惧中度过。再他的女朋友,把大量报纸随便扔马路,跟他去美国避难时,到处寻欢作乐,没有些许的负罪感,这也是恭平的一个投射。恭平因恐惧而在美国购买枪械,而又因这枪械,被警察当场击毙。可以毫无夸张地说,恭平是被自己的恐惧吓死的。
焦尼的表情丰富,快乐、惊讶、难过、眼泪,都那么真实地表露出来。而恭平却永远都是那一副别人欠了他一样的狗屎表情。
焦尼的角色与台词,充满了欢乐或爱。如果焦尼有无奈等这种负面情绪,那只是因为出于对妈妈的爱。而恭平的台词,充满抱怨、恐惧。焦尼因为内心富有爱,所以,他可以包容一切的发生,包括亲生母亲杀他。恭平内心贫穷,充满了恐惧、抱怨,无法接纳自己最亲的人-父母。在他眼里,爸爸是大盗,妈妈是脏的,这都是恭平自己的投射,而自己又是一个杀人都不敢承担负责的家伙。
四、结论
正如John Heywood所说:“The loss of wealth is loss of dirt, As sages in all times assert; The happy man’s without a shirt.”,一个人的快乐与否,一个人的富有与否,跟他的物质多寡,没有正比关系。一个内心充满爱的人,如焦尼,心中充满快乐、希望、积极、主动,就算最后被妈妈刺死,他也没有因此讨厌或抱怨什么,他只有惋惜、成全。一个内心充满匮乏感的人,同时也充满恐惧,如恭平,连死都是畏罪逃避中被警察击毙的下场。
这部影片中,真正代表爱的是那个“草帽”,谁拥有草帽,谁就有爱,焦尼是草帽的拥有者,“草帽”是爱的承载物。在人类高度进化的这个年代,关于爱的作品与研究,将会越来越丰富多彩地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