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策略初探

2019-01-12王汉阳

魅力中国 2019年33期
关键词:研究成果社会科学成果

王汉阳

前言: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对于提高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具有极大的作用,它不仅能为教人育人提供理论基础,还能为社会进步提供服务意义。因此,加快推进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转化,是目前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需要国家政府和相关单位给予高度重视。

一、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

虽然自然科学学科在研究成果转化中具有很强的有利条件,但是在意识形态、社会服务以及思想引导方面,远不及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影响。为了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促进我国的各方面向着更好更健康的方向前进,需要利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来指导实践,不断推动生产力以及经济实力的发展。

由于认知态度、支持条件、评价方式以及应用方面的差异性,使得目前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的现实情况十分严峻,实践应用的薄弱也反过来导致了研究能力发展的滞后。而且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是近些年才开始的,发展时间较短,研究经验不足,使得许多研究人员对于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向及价值的认识不清楚、不准确,这种情况下的研究课题选择就会缺乏系统性和深刻性。而且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也有我国政府对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监管力度的不足以及统筹工作的瑕疵。种种原因的累积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耽误了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与成果转化的进步。

分学科的学习研究模式也是影响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的问题之一。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为了扩招,会将学科划分成很多小的类别,这种划分很容易缺乏科学依据,会使得学习研究过程中主学科与各个类别方向的互动连接较弱,多学科合作研究或者借鉴研究的能力不足。这种研究发展的最终结果很可能导致矛盾重重[1]。

另外,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缺乏应用性,使研究成果转化十分困难。为了追求金钱或名誉的利益,许多研究的内容空泛,研究成果难以实现实际应用的要求,也就不能转化为具体事物。而且这种情况下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之间多是重复和无用的信息。

二、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的策略

(一)基础理论成果转化策略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与和与人类有关的社会,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是为了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以社会意识总结出来,并通过理论的总结为社会形态的变化与发展提高依据。因此,为了将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应当进行过研究成果的转化,以社会意识和社会形态为人类改造社会、继续认识社会等提供理论指导。

虽然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属于哲学领域的范畴,处于思想指导的地位上,但这并不代表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不能直接作用于实践应用中,只能说在研究成功过转化的过程中相比于自然科学学科具有一定的难度。目前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多局限于论文、书籍的撰写和发表,这是传统意义上的方式,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将研究成果转化的方式和形式继续扩展,例如借助现代化媒体、互联网进行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增大其推广的范围和受众人群,进而促进及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根据已有的调查研究结果还可以发现,我国对于专门进行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转化的人员与单位很少,这就导致了对理论成果进行转化的系统性标准与经验十分缺少,这样在成果转化过程中就会显得内容单薄、结果狭隘。例如在对科技成果转化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方面我国就严重缺乏,相比之下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成果转化工作开展情况较为良好。因此从各个方面分析成果转化面临的现状,一些研究者就在研究成果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的具体途径,即建立切实可行的成果转化奖励竞争机制,以及较为完善的成果评价机制。例如可以建立并完善研究成果转化的补偿制度,适当地调整优化社会科学研究经费的使用审批与发放标准;可以将思想态度作为评价研究人员的方面之一,营造良好的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环境,提高学科价值。同时也需要注意不能将功利性作为研究工作的目标,这样会导致很多无意义研究的出现。

另外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不是主观臆断的设想,而是基于现实情况的分析与总结,因此人力、物力、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对于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的转化也有一定辅助与支撑作用。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是为人类社会进步服务的,所以其研究的方向和内容需要考虑社会的现实需求,以回答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问题为关注对象,例如注重如人权保障、妇女儿童安全、养老保障以及较少性别歧视等社会主要矛盾中,同时研究还需要贯彻落实实事求是的态度,将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作用和意义发挥到最大。

(二)科技应用成果转化策略

科技应用是一切研究成果转化的最终目标,所以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不仅要有基础理论,还要有科技应用。科技应用研究成果的具体形式主要表现在为推动与体育相关行业的发展,包括体育事业以及周边产业,将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有实用价值的科技应用研究成果进行推广。

目前,我国科技研究的规模十分巨大,对科技研究的统筹、审批、规划等管理工作存在很大的困难,由于管理工作不够完善,导致实际研究的课题和方向不多,很大一部分都是重复性或者无意义性的研究,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科研经费的有效使用。针对这一问题,建议参考国外的威斯康西思想,将各类研究为经济和社会而服务[2],从具体应用上来说,可以将高等学校或者研究机构选定研究课题的依据交给社会发展需求,将研究经费的获取方式交给与企业合作进行成果转化的方式,培养出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才,通过科学研究不断创造更多的新知识,然后将知识传播给人民群众,并且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工作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实现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

利用科技应用成果转化的资本理念对于提高科技应用研究成果转化有着极大的作用。对于这一方面,我国政府制定需要制定能推进并保障科技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的法律条文或者政法规定;需要激励科技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环节中相关企业以及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主观能动性对有实用价值的科技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为具体事物;需要引导各个地方根据当地的特色和特点,大力推进科技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工作。

另外,根据调查研究可以发现,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科技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中出现的一些缺陷,其中最为明显的研究与转化严重脱节,这导致了有效吸收研究成果较为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和高等学校需要反思人员待遇、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等考核评价体制的公平性与实用性。可以借鉴广东省政府针对高等院校中科技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的脱节问题做出了一系列的整改策略,例如出台《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政策,以政府指导的方式改进并完善考核评价体制,从现实价值上鼓励教师与学生进行研究,实现研究人员的功成名立。

从科技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的现实经验上看,从研究创造到成果发表到技术实现的一整个连续转化过程都充满了很多困难,所以需要一定的中介作为帮助支撑研究与成果之间进行连接,以推动信息化社会资源共享和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良好效果。以具体应用方式来说,需要加快推进我国体育人文科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需要全方位多层次的现实支撑,既要提高科研人员的研究能力,同时要提高成果转化单位的实践能力,参考国内外成功的发展模式,加强研究人员与实践人员、企业与政府的互动交流,将研究成果转化工作落实到服务意义上,使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为社会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3]。

结论:总而言之,由于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特点和性质,对于其研究成果的转化不能盲目参考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途径和策略,应当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探究。需要转变对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偏见,以推动社会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创造经济价值等实用性作用为目标,不断推进研究成果转化的实践。

猜你喜欢

研究成果社会科学成果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十大基础研究成果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十大基础研究成果
《实用医药杂志》专栏展现军事医学研究成果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工大成果
简述鱇浪白鱼渔业资源相关研究成果、问题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