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大班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学习品质培养加强幼小衔接

2019-01-12胡安会

魅力中国 2019年26期
关键词:大班游戏规则归类

胡安会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黄家坝街道中心幼儿园,贵州 遵义 564104)

一、引言

教育部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对儿童学前的培养要防止和克服“小学化”现象,为幼儿大班教师在指导幼儿活动的设计中提出新的要求。运用适应性教材与本土资源为载体,可以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为幼小衔接奠定学习能力的基础。

二、幼儿大班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快速增长能力,养成学习品质的转折点

教师在指导幼儿活动时,不是急于灌输给幼儿更多的文化知识,而是要融入更多的习惯养成教育,使幼儿进入小学之后就具备良好的学习状态,适应成长过程中的新环境。

三、幼儿园大班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学习品质培养加强幼小衔接的策略

(一)幼儿参与活动的能力培养

幼儿与成人的差别在于在他们的思想里有自己的世界。幼儿心理学表明,幼儿的思想空间是彩色的、鲜活的、生机勃勃的,在幼小衔接的过渡中,要充分尊重幼儿认识世界的认知特点。教师在幼儿活动的设计中,要抓住幼儿的共性心理,进行活动的导入和游戏的过程,让幼儿通过对活动内容的兴趣吸引,形成“学习兴趣”的品质。例如:在认识数字的游戏设计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卡通动物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计数”游戏。如“一只天线宝宝”、“两只天线宝宝”。幼儿在计数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第一个出现的天线宝宝的颜色、第二只天线宝宝的颜色,用幼儿喜爱的“颜色”激发幼儿的计数活动兴趣。在不单调的“数字表示物体个数”的认知过程中,幼儿对数字会产生兴趣,使幼儿为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在无意注意的认知过程中,形成了有意记忆的基础。潜移默化地形成了“数字是表示物体个数的一种符号”的初步认识。

(二)幼儿学习态度的习惯培养

幼儿学习态度的培养,在大班阶段尤其重要。耐心倾听是幼儿必备的一种学习品质,而这种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反复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在实际活动过程中观察发现,许多幼儿在集体游戏的过程中如果是“主角”就会表现的兴高采烈,至于游戏的规则往往被忽视。而没有当上“主角”的幼儿对游戏规则更容易不放在心上,导致教师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场面混乱。避免以上的现象发生,就要对幼儿的学习态度进行深度培养。首先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要把游戏规则进行具体的宣讲,可以在布置之前要给幼儿一个提示,如:小朋友,我们要认真记住以下的游戏规则啦!这样的语言提示可以警示幼儿注意听老师的要求。而且在游戏规则布置结束之后、游戏开始之前,教师要强调:没有符合游戏规则的小朋友是没有权利做“主角”的。教师在幼儿活动之前的规则,就是让幼儿学会倾听,掌握要求的要点。在此,可以加入让幼儿“复述”游戏要点的活动环节,让幼儿进行复述的本身,就是对幼儿语言概括能力和复述能力的训练,在幼儿进行复述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幼儿复述时是否抓住了游戏规则的核心词语,如:不能怎样、要怎样等关键内容。促进幼儿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提高认真倾听、准确概括表达内容和语言转换输出的能力,为小学阶段的有效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听讲”基础。

(三)幼儿归类整理的能力培养

幼儿归类整理的能力养成教育,是一种严于律己的表现,也是幼小衔接过程中必备的一种整理能力。在幼儿实际生活中,经常出现玩具乱丢,学具摆放不整齐以及衣帽鞋袜乱丢乱放的现象。这种行为习惯如果带到小学的学习生活中,不但会给老师增加教学管理上的难度,还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如课堂准备不到位,教材、习册、作业本弄丢了,这些现象的产生不但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还会给家长带来很大的困扰,以至于对幼儿学习积累知识时都缺乏条理性。幼儿园大班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归类整理能力要有一定的培养方向,在寓教于乐的游戏过程中,注重归类整理的能力培养,做好学前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这种能力的培养既是幼儿动手的过程,又是儿童动脑的过程。例如:利用在自然活动实践中采集到的叶子,进行形状上的分类练习。教师可以把采摘来的各种形状的叶子统一放进学具盒子里问小朋友:这样的放置好看吗?然后启发幼儿:对于凌乱、堆方的东西该怎样处理呢?让幼儿在一边辨别叶子的形状,一边或者单片摆放,或者摞起来。然后规划出:椭圆形的叶子、心脏形的叶子、掌状形的叶子等类别。幼儿在树叶分类的过程中,不但丰富了科学领域的自然知识,而且提高了归类整理的能力。这样的训练内容有很多,又如:教师把学具和玩具混合在一起,让幼儿辨认每个物体都从属于哪个类别。还可以根据物品的性质、用处等进行分类的训练。启发幼儿的分类思维。在归类能力的训练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事物,判断该放在哪,思考这样做的效果,让幼儿初步认识到整洁是生活中必备的一种美。

(四)幼儿艺术表现能力的培养

幼儿对艺术的认知和学习能力,要在广泛的角色体验中得到提高。在幼儿成长到大班阶段,已经具备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把自己扮演成其中的人物的能力了,他们喜欢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是培养幼儿认知环境美、生活美和艺术美的最佳时机。在他们的思想里,喜欢更多的是诗性的、游戏的、童话的以及梦想的各种文学艺术,他们喜欢运用好奇、探索的思维进入他们希望的情节之中。这种天然的儿童艺术素养,需要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得到深入的发掘。因此,在幼小衔接阶段要对幼儿艺术表现能力加强培养。如:讲故事,情境表演等小游戏的有效开展,让幼儿在有趣的文学文本中,放飞纯真而圣洁的想象翅膀。在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的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幼儿的语言、表演能力,还要融入对幼儿成长的德育教育、礼仪教育以及传统文化教育,让幼儿在艺术的熏染中得到全面发展。

结 语:大班幼儿的幼小衔接工作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阶段。以幼儿活动的五大领域为活动基础,加强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让幼儿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有效完成幼小的无痕衔接。

猜你喜欢

大班游戏规则归类
偷换职场游戏规则
数列易错点归类剖析
电表“对”与“错”归类巧掌握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大班幼儿阅读兴趣调查与培养——以福建幼高专附属第二幼儿园大班年段为例
游戏规则
区域与集体教学融合视域下的数学活动——以大班数学活动《他是谁》为例
幼儿园本土民间艺术教育实践探究——以大班艺术活动《家乡的糖塔》为例
Happiness through honorable actions
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