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运用思考

2019-01-12史良君

魅力中国 2019年33期
关键词:学法解题创设

史良君

(浙江省永嘉第二高级中学,浙江 永嘉 325100)

高中数学在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习惯于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得不到有效的发展。通过问题导学法能够使教师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去,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认知存在误区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向学生传授多种解题方法。但是,有些解题方法的视角比较独特,虽然解题的突破口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学生不一定会考虑到。这样一来,学生对学习数学就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畏难情绪,难以真正掌握解题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还会使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

(二)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忽视学生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将数学观点简单的向学生介绍,却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在数学复习课中,教师会采用快速复习的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忽视学生不熟悉的内容,让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热情逐渐消退,对学习数学产生一种疲劳的感觉。

(三)教学资源在数学教学中并未得到充分利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对这些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1]。很多教师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现代教学手段,使教学的速度非常缓慢,为教学任务的完成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二、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注重与生活相结合

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的十分紧密。只有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够促进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提高。高中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索生活中包含的数学知识,挖掘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且学会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在设置问题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能够简化抽象的数学知识点,使学生产生更多的学习动力,还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

(二)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学法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的学情来设计问题,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都要给予尊重。教师在平时要多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产生更多的自信,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对于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尽量简单,让学生在答对题目的时候能够在内心产生一种成就感。对于逻辑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制定相对来说比较难的学习计划[2]。教师要经常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

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关键。高中数学的学习难度相对来说比较大,如果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甚至会产生一种厌学心理,形成偏科的情况。相反,如果课堂教学的氛围是活跃的、生动的,学生的学习状态就会是兴奋而好奇的,并且产生更多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应该对教学氛围的作用有充分的认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3]。比如,在学习“平面向量”这一内容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向量的意义、表示方法以及有关概念,培养用联系的观点和类比的方法研究向量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学生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在世博园中,有位同学参观完了中国馆后要去德国馆参观。”,用这一简单直观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向量的概念。然后,教师课题向学生提问:“你能否再举一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量?”,通过这个问题激活学生的已有相关经验。接下来,教师再继续追问“生活中有没有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思维会得到有效的启发,还能够激发学生在认知上的冲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结论: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学法时要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提问时要做到因材施教,并且为学生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学法解题创设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用“同样多”解题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