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英语专业文学教学的理念与方法

2019-01-12刘慧

魅力中国 2019年33期
关键词:英美英语专业文学

刘慧

(内蒙古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110)

2018年初,《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正式颁布。根据《国标》,外语类专业学生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人文与科学素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学科基本素养。英语专业则要求学生在精通语言的同时,获得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宽广的知识面,以文学素养培养为主要抓手,潜移默化地将学生打造成具有高尚人文情怀、能够胜任多种领域工作的通识型外语人才。不难发现,新国标再次强调了英语专业人文学科的属性,并强调了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是发展人的理性和心智,培养通识型人才,实现文、史、哲贯通。

由此可以看出,在培养语言文学类人才时,文学的本质具有不可穷尽的意义;文学的价值在于认识真理的多面性和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对人类本性的洞察力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因此,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课程需要实现的不仅是文学知识的传递,还要实现感知力与共情能力的培养,文化自觉与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思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心智培育与健全人格的塑造。

一、英美文学课的现状

尽管英美文学课对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长久以来,文学课程却成为高校英语教学中的“鸡肋”。首先,在任课教师看来,如果没有扎实的英文功底和较高的文学素养,很难驾驭像英美文学这样的课程;而且备课费事耗力,但出于专业的要求或科研需求,又不得不努力钻研。其次,在多数学生看来,英语专业侧重的是语言知识的学习与把握,重点培养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因此其学习的重点往往在于语言的翻译与词汇的积累。他们很难认识到英美文学课程与英语学习的内在联系。此外,英美文学与未来就业的关系并不明显,有些学生认为英美文学是一门“和现实说不上话”的课程,所以对其缺乏基本的关注与重视;还有些学生认为文学阅读与评论难度大,学习该门课程会占用其它专业课程学习的时间,所以将其“打入冷宫”。正是以上这些因素,使得英美文学的教学改革在英语专业的教学中难以真正开展起来。

二、教学理念的更新

教学理念是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同时也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只有做好理念上的正确解读,才能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指导学生获取相关知识和培养相关能力,实现教学的价值与意义。

传统的英美文学的教学理念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如文学史上重要流派的介绍或作家主要作品的分析,是一种单向的知识的传输。教师占据课堂教学主导地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带有强烈的被动色彩,学生主体意识与自主参与意识难以真正调动起来,这种被动的教学模式也引发了师生互动的缺失。“满堂灌”使得教学气氛沉闷,英美文学在沉闷的课堂氛围中难以提升教学实效。

随着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各门课程的教学理念也不断更新。英美文学课程要真正融入到英语专业教学中,让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同时思考问题,锻炼思辩能力,只有首先更新英美文学的教学理念才能在实际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换角色,实行教学民主,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把传授知识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相结合。

传统的英语专业教育主要重视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种教育是把学生当作“工具人”来培养的,忽视了学生的整体发展。英语专业教育中的这种倾向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国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让英语专业回归了人文学科属性,所增设的人文类课程彰显了英语专业教育理念的人文化取向。英语专业作为人文学科的价值意义,也会在这一方向的改革中逐渐显现出来。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人的成功本质上不是取决于知识,而是取决于健全的人格和各种能力。英美文学教学要越出知识传授的藩篱,与人文视野拓展和人文精神、思辨能力等诸多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把基本的事实内容作为思考的基础和出发点,着力启发学生从事实、现象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常识性内容不再是教学重点,如何启发学生思考才是关键。要重视从现象到本质、从外缘到内核、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型、启发式教学,要引导学生从掌握知识、了解现象发展到发现问题,继而进入研究型的思考、分析,培养学术思想能力。

此外,英美文学的多元表现形式使其蕴含自然与人文的双重美,这也为英美文学教学打上了美育教育的烙印。英美文学本身作为一种语言实践课程,在提升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交际能力与民族差异敏感性的培养,因此,英美文学课程中教师要挖掘作品中美的元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借助英美文学的美育功能实现育人的目的。在英美文学的教学中我们理应认识到优秀文学作品的美育感召力,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人生的真善美,从而学会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取舍。

由此可见,英美文学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技术的教学,更是美育教育引导和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渠道,通过发挥其人文性的优势实现与英语专业教学各个环节的结合与紧扣,从而相辅相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人教育”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传统课堂所面临巨大挑战的唯一出路就是借助网络媒体尝试新的适应时代和需求的教学模式。而网络学习和互动学习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英美文学课程所面临一系列问题,如课时、教学班人数、课程门数、教师角色、学生水平不一、教材单一性等等多方面的问题。

(一)发挥资源优势

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英美文学教学方法的创新。首先应用多媒体技术做好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将纸质教学材料与音视频教学材料充分结合,从而奠定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资源基础。融入多媒体教学的英美文学课堂可以调动激发学生的视觉听觉,以更加立体化、真实化与情景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英美文学“学习”向“习得”的转化。此外多媒体教学技术承载及表达方式的多元也使得教学效率大为提升,节省了板书时间,学生课堂讨论时间更加充分,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更加高效。此外,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共享优势实效教学课件等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

(二)挖掘学生潜力

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多数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在课堂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选择并决定学习者学习的内容和学习进度。教师的“权威”性容易使学习者的学习动力消耗殆尽。而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 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 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 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成为文学课堂的“主体”。

课程作为一个系统, 自然具有一种自组织过程, 特别是当教学过程从教导式转向自主式、对话式、探究式的活动时, 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就会发生碰撞—这不是一种对概念、命题或观念的认同, 而是一个消解、转化、升华的过程, 是通过自主参与对话和探究活动而扩展自我实践、促进生命成长的方式。

1.表演法

文学作品形式多样,其中的小说和戏剧都有丰富的情节。采用表演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戏剧作品内涵的理解。表演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刻了解作品的语言特点,细心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用心体会其喜怒哀乐,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表演过程中所需的团体合作精神。

2.项目教学法

文学作品的解读见仁见智,鉴于这一特点,在文学课上宜鼓励学生凭借直觉、内心感受个性化地理解作品,并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观点。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师可要求学生以 2~3 人组成 1 个小组,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文学问题或作品,制定学习计划,收集文学材料以及制作多媒体课件,然后以小组报告的形式,与同学分享设计活动的结果。项目教学法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也可以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与文学鉴赏能力。

总之,随着新《国标》的颁布,英语教育者应充分认识到英美文学在英语专业中的地位。在授课课程过程中发挥其美育教育和全人教育的积极作用,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引入表演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启英美文学教学的新方向。

猜你喜欢

英美英语专业文学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我们需要文学
英美文学在英语教育中的渗透路径探究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大学英语专业四级听力考试的笔记策略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