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族生活环境和风俗与青藏高原常见疾病的关系

2019-01-12李国财

人人健康 2019年13期
关键词:先心病青藏高原低氧

李国财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第二人民医院 青海 海东 810700)

1.饮食习惯与疾病的关系

高原牧区藏族人民的主要饮食是糌粑、酥油茶、牛羊肉等。糌粑是藏族的主食,以青棵炒熟后磨成面粉,食用时用水、酥油茶、盐茶、酸奶拌成团块食用。奶制品有酥油、奶渣、乳酪等。藏族在食用牛、羊肉时煮沸开锅即食,由于缺乏蔬菜水果为了补充维生素有喜好食用风干生肉的习俗。加之藏族以畜牧业为主,常接触牛羊及牧犬,大大增加了食用被犬绦虫虫卵污染的肉类的几率,导致青藏高原肝包虫病的发病率提高。当人体被感染后,虫卵经肠内消化液作用,蚴脱壳而出,穿过肠黏膜,进入门静脉系统,大部分被阻留于肝脏内。蚴在体内经3周,便发育为包虫囊。包虫囊肿在肝内逐渐长大,依所在部位引起邻近脏器的压迫症状,并可发生感染,破裂播散及空腔脏器阻塞等并发症。

由于缺氧引起的胃肠粘膜充血、水肿,加之食用未熟的食物、肉类及习惯于大量饮酒,刺激泌酸的壁细胞分泌亢进,致使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发病率高于平原地区,而且初发年龄早,溃疡病伴出血的发病率亦较高。青棵为淀粉样产气食物,在肠道产生大量气体或在上消化道、肠管积结团块,由于重力作用,导致肠绊压力增高和重力加大,促使肠系膜延长呈游离状态而不易固定于后腹壁;肠系膜变长,当弯腰劳动或剧烈运动时易发生肠扭转。因乳制品中多有牛毛等杂质,且藏族居住条件及卫生情况较差,因此在青藏高原阑尾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平原地区,在手术切除时常发现毛类杂质。因有食用风干牛羊肉及变质的牛羊肉的习惯,所以常发生因食用变质肉类或食用因保存不善而发霉的酥油引起的食物中毒及假性肠梗阻(具有典型肠梗阻症状,无须手术可以治愈)。

酒在藏族人民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由于生活在高寒地区,藏族人民喜爱喝烈性青稞酒,部分民众更是在自己家中酿酒,他们热情好客并保持着无酒不成席的待客风俗。长期大量饮酒和以酒代茶待客,导致酒精中毒性肝硬化和肝炎后酒精中毒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平原地区。

2.居住环境与疾病的关系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具有气温低、温差大、日照长、辐射强等独特的气候特点,随着海拔的升高,高原低氧越发显著。藏族人民世居于青藏高原,居住海拔在3000-5000米之间。

2.1 先天性心脏病多发

青藏高原是先天性心脏病的高发区域,据调查显示,海拔高度与患病率高低间呈正相关,随着海拔增高,患病率逐步递增,说明高原低氧的程度愈重,患病率愈高。高原地区先心病中以动脉导管未闭的患病率最高,占先心病总数的半数。一般认为高原地区先心病多发的机理有二:(1)低氧条件下使小儿出生后肺动脉高压持续存在,从而使动脉导管难以闭合;(2)低氧影响胎儿期心血管的正常发育,像房、室间隔缺损在高原地区也较多见。高原先心病具有某些临床特征,首先由于高原肺动脉高压体循环低压红细胞增多引起血容量的改变等血液动力学因素的变化,往往使先心病的杂音不够典型或很不典型,这样就增加了诊断的困难性,其次高原地区先心病容易并发肺动脉高压,再加上心肌蒙受缺氧的直接损害,使病情发展快、预后比平原地区更差。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很多医疗机构对患有先心病的藏族儿童进行公益性免费治疗,大大减少了先心病在藏区的危害[1-2]。

2.2 老年性高原白内障多发

白内障是目前人类的主要致盲病之一,青藏高原面积大、海拔高、寒冷、空气稀薄、低氧、红外线与紫外线光辐射强、降水量少、日照时间长等特定环境条件是高原性白内障多发的重要环境因素。(1)红外线、紫外线辐射可使晶状体变性混浊。青藏高原强烈的光辐射加速了晶体损伤,使高原地区白内障发病率显著上升。(2)高原缺氧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随着海拔增高,气压及氧分压随之降低,世居高原的藏族人民长期生活于低氧环境中,在缺氧的条件下:晶体中谷胱甘肽含量减少,影响晶体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使溶胶处于不稳定状态;细胞膜稳定性遭破坏而失去对晶体的保护作用,出现蛋白变性;红细胞生成素增多,造血功能活跃,外周阻力增加,使血房水动力学屏障破坏,睫状体上皮与虹膜毛细血管功能失调,晶体代谢性缺氧加速白内障形成。(3)青藏高原气候寒冷使蔬菜淡季漫长(12~5月),致多数世居藏族少有食用蔬菜的习惯。仅有少数农区农牧民食用蔬菜,除牛羊肉外,鸡鸭鱼肉概少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使得体内维生素C、B2补充不足。二者缺乏,使血中过氧化脂质增加,它对晶状体有损伤作用,同时导致晶体失去保护而遭到某些光化学物质对晶体的损害,从而加速白内障形成。(4)根据老年性白内障手术资料统计,患者有高血压占51%。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在病因学上密切相关,这与藏族长期食用高脂、高胆固醇、高盐饮食后,晶状体中胆固醇等类脂质成份增高,促使晶状体混浊也是形成白内障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高原老年性白内障的治疗,开展“健康快车”等免费手术治疗活动,为广大藏区人民带来光明。

3.风俗习惯与疾病的关系

由于高原寒冷、燃料缺乏,牧民以牛粪为燃料烧煮食品。除烹煮食物和饮水外,没有更多的热水供洗澡、沐浴。久而久之,养成了长期不洗澡的习惯。由于平时不洗澡,皮肤多有不洁,皮肤病患病率高。由于长年居住在野外草地的帐篷中加之天气寒冷缺乏取暖设备,风湿性关节炎频发,产生由踝关节至膝关节、膝关节至髓关节或整个下肢发生炎性肿胀、发热、疼痛、变形,以及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等症状。牧民以皮毛和肉食加工、游牧为主,多接触牛羊和马等食草动物,部分牧民会患有一种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皮肤炭疽病,临床特征为典型的暗红色血疱,周围软组织红肿显著,伴有严重的全身症状。

青藏高原地域辽阔,居住分散,就诊不便,往往造成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但近几年随着牧民定居点建设和公路网的建设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时就诊率也在逐年上升,藏族人民的健康也得到了保障。

猜你喜欢

先心病青藏高原低氧
青藏高原上的“含羞花”
11 366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和检出情况分析▲
先心病患儿营养评估及营养干预效果评价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为了让青藏高原的天更蓝、水更绿、草原更美
早孕期超声心动图在胎儿严重先心病中的应用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低氧促进hBMSCs体外增殖中的作用
延吉市296例先心病分析
化石见证青藏高原的隆起
裸鼹鼠不同组织中低氧相关基因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