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研究
2019-01-12刘宁
刘 宁
(大同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山西 大同 037000)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公共场所的卫生情况在某种程度上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果公共场所的卫生不达标,这将导致群众疾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人们在承受疾病折磨的同时还需承受高昂的医疗费用,这给社会发展制造了一定的经济压力。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随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日益提高,与此同时公共场所卫生状况也备受人们关注。现阶段,尽管相关政府部门已经加大了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与管理力度,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管理不完善的地方。为此,相关部门应该正视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良好的公共环境。
1.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相关部门已经全面展开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且成效明显。公共场所为人们提供多种需求,它的卫生质量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然而,在实际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以下几大问题。
1.1 执法问题
(1)监督人员短缺。公共场所是人群密集型场所,它的人员流动性大,各种公共设备被公众重复使用,容易造成各种传染源混杂,进而引发疾病,尤其是极易导致传染病的传播。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人员数量少,且他们日常监督工作量却很大。目前,我市现有249个公共场所的从业单位,仅有16名外出监督人员,而且他们要兼职医疗卫生、学校卫生、饮用水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传染病防治等监督工作。据最新统计,2018 年1月至2018 年12月,仅公共场所检查户次高达500 多次。监督工作人员数量少,工作量庞大,使得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无法保证。
(2)监督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均衡。现阶段,监督管理工作人员的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并且严重缺少高学历的监督工作人员。此外,监督工作人员的法律认知低是最严重的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实际监督管理工作的任务量太大,使得监督工作人员没有多余时间参加项目培训,进而他们的个人职业素养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长此以往,导致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脱节。
(3)预防性卫生监督存在问题。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预防性卫生监督,它能够及时严格地约束违法行为与公众行为,使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得到保障。然而,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很难发挥出自身优势,进而缺少约束公共卫生监督管理的执行力,给公共卫生埋下了安全隐患。
1.2 守法问题
(1)缺乏卫生意识。在公共场所中,部分商家由于严重缺失卫生方面的意识,因而忽略了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使得从业人员的卫生法律意识淡薄。此外,由于卫生安全管理工作量较大,无法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而制约了公共场所卫生条件方面的改善。
(2)公共场所的小商家问题突出。公共场所中规模较大的商家,他们的卫生管理机制相对来说比较完善且满足卫生标准要求,卫生效果也比较好。然而,对于那些规模较小旅馆或浴室等小商家,由于其自身素质相对偏低,卫生管理重要性的认知淡薄,有的甚至知法犯法。
1.3 条例问题
目前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证券交易所、高尔夫球场与建材超市等新兴行业不断增多,当然它们也在公共场所的范围之内。然而,在实际的管理中并没有将一些新兴行业纳入到管理条例当中,导致管理工作始终无法可依。基于此,相关行业的管理不到位,导致很多卫生问题突显出来,不仅传染疾病的爆发率提高,还给群众健康埋下隐患。
2.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通过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探究分析,为了促进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文章中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目的在于提高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的执法力度,创造良好的公共场所卫生环境。
2.1 全面建设卫生监督团队
相关政府部门应将加大在卫生监督团队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不断引进专业的监督管理人才,提高监督管理团队职业素养水平,强化监督管理工作人员技术水平,提供必要的设备设施以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对于老员工的专业培训应予以重视,转变他们陈旧的卫生管理思想,注重法律知识的掌握以保证更好的工作。另外,还要提高监督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确保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始终有法可依,严格惩罚违法乱纪行为,全面保障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2 增强守法工作人员卫生意识
在卫生监督团队建设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守法人员自身卫生意识,以为公共场所卫生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不断向公众大力宣传公共卫生的概念与理论,是监督管理部门分内的工作。监督管理部门要督促商家全面地熟悉掌握公共卫生知识以及法律知识,使其自觉遵守卫生管理条例,约束自身的卫生管理。
2.3 不断完善条例内容
为了给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法律依据,必须要建立并完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以确保监督管理条例全范围覆盖。为了实现各管理条例的标准化与法律化,要根据社会的发展状况,适当的对条例内容进行修改,进而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加大执法惩治力度。与此同时,针对相关规则要予以详细地制定,并坚决贯彻落实,保证公共卫生场所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3.小结
综上所述,在现代文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理念已经初步形成,与此同时,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也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现阶段,公共场所卫生建设管理在我国备受关注,尽管当前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存在于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开展。为此,广大人民群众应该积极响应政府部门的号召,积极地投身到我国的公共场所卫生建设维护过程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我国公共场所卫生环境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