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应用分析
2019-01-12于春丽
于春丽
(江苏省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江苏 苏州 215000)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危重,在临床治疗中需要格外重视优质护理干预对患者病情的作用,选择集束化护理模式能够进一步提升护理干预的质量,保证患者生命健康[1]。为了具体分析集束化护理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情中的应用情况,本文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讨论,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4例,女性16例,男性18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61.09±4.02)岁;对照组患者34例,女性17例,男性17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0.68±3.94)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根据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情状态为其提供呼吸支持、排痰护理、营养支持以及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等护理干预。护理期间注意维护病房内环境卫生,并给予患者健康宣教等[2]。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给予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心理相关的护理干预,缓解患者由于重症疾病导致的心理上的负面情绪,与患者取得良好的沟通,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指导,引导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状态,促进患者情绪的转变。倾听患者在治疗期间表现出的各种心理问题,并根据患者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对其进行指导,鼓励患者坚持治疗,并注意日常护理干预中护理态度和行为的细致认真,让患者感受到关怀和关心,让患者保持良好的治疗心理[3]。②病情护理。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监护,了解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患者呼吸状态的监护。重视患者吸氧、吸痰等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科学的氧疗护理,根据患者血氧饱和度情况以及呼吸状态为患者进行吸氧护理,合理调整氧气流量,促进患者病情好转[4];加强对患者呼吸道的护理干预,使用雾化吸入或者气道湿化等方式稀释患者痰液,促进患者有效排痰,对于部分痰液瘀阻患者应当合理利用吸痰工具帮助患者吸出痰液。③并发症护理。做好各项并发症预防工作,尤其要注意患者的抗感染相关治疗,预防患者呼吸道感染等,在护理干预期间应当保证无菌操作,并合理使用各类抗生素药物对患者进行抗感染预防[5]。注意患者各个器官功能的变化情况,尤其存在其他并发症的患者,谨防患者发生多功能脏器功能衰竭等症状。④健康护理。对患者健康进行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科学的健康指导,从饮食护理、环境护理、睡眠护理等各种方面对患者进行优质的护理服务,改善患者生命健康,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充足、睡眠正常,获得良好的修养环境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相关情况,了解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患者治疗结束后退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进行统计,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6.0软件对本次研究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用“x±s”来表示计量资料,以t 为结果检验,以百分数(%)表述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21例,基本满意12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为97.06%;对照组护理满意18例,基本满意11例,不满意5例,护理满意度为85.29%。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 恢复情况 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5.71±2.05)d,机械通气时间(7.34±1.23)d,平均住院时间(20.43±3.67)d;对照组退热时间(8.22±1.74)d,机械通气时间(10.54±2.18)d,平均住院时间(32.67±4.48)d。观察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论
集束化护理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情中具有良好的护理作用,能够通过一系列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全面、科学的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集束化护理干预中,能够对患者心理、身体、生活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降低患者身心的不良反应,让患者保持积极的态度和相对平稳的生命体征,进一步保证了治疗的可靠性。本次研究,回顾分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相关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综上可知,集束化护理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中具有良好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康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