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2019-01-12冯陈

魅力中国 2019年33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数学知识情境

冯陈

(桃源县架桥镇中心小学,湖南 常德 415700)

长久以来教师在课堂中,由于要应对考试的需求,很多时候在教学过程中总是重视数学知识的灌输,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会有哪些联系,这就导致很多时候学生对于一些数学知识他能够知道、记忆,但在具体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时却会出现很多困难,他们无法很快把问题与相应的知识点对应起来,使得最终出现错误或者干脆不去解决问题。长久发展下去,学生体会不到解决问题的乐趣,学习没有成就感,成为数学学习的学困生、后进生。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

新课标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能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呢?我觉得我们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与生活紧密相连,培养应用意识

新的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一年级数学中人民币的教学一直都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在元、角、分的换算计算中往往无法形成一种正确的意识,他们会把它当成单纯的计算,而忽视其与生活经验的联系,这就造成十个一角是十角,而不是十个一角是一元的情况出现。实际上一年级学生已经有足够多的在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经验,在生活实践中他们不会出现之前的那种问题,但是在数学的学习中,这种问题确是常见的,甚至对极少数学生还是一个顽固性难题,让不少老师和家长操透了心。这是因为在学生接受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的课堂教学在知识点的传授上倾注较多,而在这部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方面渗透的不够,学生无法很清楚地认识到这不仅仅是数学书上的一个知识点,还是我们生活经验的一种提炼。

数学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数学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最贴近的,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该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知识,从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及价值。数学教学应当源于生活,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使学生不仅知道这个数学知识是什么,还能知道这个知识从哪来,能用到哪去,从而使得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提升。

二、营造良好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良好氛围,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情境教学是数学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种严谨而枯燥的认知过程,很多小学生觉得数学课乏味、没意思,对数学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思维僵化,解题方式单一、死板,题型稍有变动就束手无策,甚至随手乱写。教师在教学时创设和内容有关的良好情境,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觉得数学同样也是生动有趣的。例如方程的意义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创设一个问“为什么”的氛围,向学生渲染学习要问“为什么”的情境,教师给学生一个式子“3X+4>10”,学生答:“这不是方程。”教师就可以问:“为什么呢?”学生会说:“这不是等式。”教师又可以继续问:“为什么呢?”学生答:“没有等号。”这个“为什么”可以连续问两三次,直到学生答出方程意义的两个要点。教师示范一两次后,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小老师,让他们自己上讲台给其他同学出式子,然后通过不断地问“为什么”去判断到底是不是方程。教师通过这种引导,让课堂处于一种活跃、生动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学习兴趣会和学习效果高很多。并且这种方式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一种思维方式,在解决类似问题时学生都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去思考,去判断。总之,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一种很好的培养。

三、启发多角度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问题解决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参与进去,给学生充分时间和可操作的空间,让他们思考、讨论,在这过程中产生新思维、新办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通过他们的创新意识更好的促进问题的解决。在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的教学中,用简便方法计算“32×125”这一题,教师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操作空间,要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可以用乘法分配律,把题目改写成“(40-8)×125”或“(30+2)×125”来计算;也可以用乘法结合律,把题目改写成“(4×8)×125”来计算。教师在这一题的教学中不要直接灌输学生方法,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方法,去尝试、验证,教师只起到一个引导作用,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能使学生学的活,理解深刻,记得牢。

问题解决能力贯彻在数学学习的每一个领域,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实践中不断思索探求,不断积累经验。在遇到问题时学生能做到敏锐、快速的找到突破口,采用最优化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不断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数学知识情境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解决问题的设计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