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推动广东职业教育的思考

2019-01-12杨泽利

魅力中国 2019年33期
关键词:广东职业院校院校

杨泽利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430)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中指出,一是以“扩容”为重点,着力增加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包括:做大做强高等职业教育等。二是以“提质”为核心,大力培养高素质产业生力军。包括:实施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实施职业院校教师能力提升计划。三是以“强服务”为目标,提高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包括: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行动计划等。要真正实施落地,要根据广东产业特点和职业院校的现状,用敢为人先的精神,创新广东职业教育。

一、广东产业新特点与职业院校现状

(一)产业新特点:目前,广东省的产业分布存在如下特点:珠江三角洲各产业都高度集中,低劳动生产率工业部门存在过度集中的现象;东翼劳动密集型产业较为集中,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产业和服务业发展落后;西翼重化工业的专业化特征明显,服务业也具有一定基础,但劳动力密集型工业过少,从而经济整体集中度低,吸纳劳动力少;山区工业和服务业均较落后,支撑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较差。广东省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出现两极分化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劳动生产率低和工业行业产业分布的空间效率差所导致,而劳动生产率低和工业行业产业分布的空间效率差的根本原因是工业用地的实际价格没有反应其市场价值,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趋同。广东省在“十三五”期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集聚效应不断显现,新产业形态新发展模式不断涌现。但是,面临着新形势,从国际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快布局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新时代新形势,需要广东职业院校培养更多更优秀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职业院校现状:今年2月,国务院发布“职教20条”,吹响了国家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冲锋号。同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给出了落实国家“职教20条”的“广东方案”,绘出了未来3年广东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全省职业院校在校生达224万人,高职院校83所、中等职业学校444所。建成了全国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每年培养近80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全省57%的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38家单位入选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类型和数量均居全国前列。2014年至2018年,27所高职院校获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立项,试点专业近200个,深度参与的企业近200家;参与高职院校产学合作的企业达20799个,高职院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18919个。职业教育不能只办成学历教育,还要广泛开展适合当地产业发展的职业培训。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不断出现。广东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产业变革,需要我省进一步提升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提高职业院校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做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广东职业教育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高等职业教育学位不足,中等职业教育还存在“小、散、弱”问题,重点产业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还不充足,不少院校有两三个校区,办学成本过高;专业分散、重叠,“扩容”势必导致抢生源,升高办学和受教育的成本。专业师资力量不一,具备双师素质能力师资队伍缺乏。各院校生源不一。产学研用真正实现由难度。商科、财经类专业由于企业特点,加上目前世界动荡不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导致举步维艰,很难全面按专业对口实施顶岗实习、学徒制、订单班。广东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尚不能很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职业院校服务发展能力有待提高。要适应新经济新发展新需求,广东职业教育需要创新。

二、用“敢为人先”精神,创新广东职业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高职院校是为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计划》要得到真正的有效实施,要发挥广东敢为先人的精神,创新建设和发展职业教育。

(一)整合全省职业院校资源,按产业分类建设职业院校。

1、根据产业集群理念,结合广东产业布局实际情况,对职业院校进行分类建设。实践证明,集聚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正是由于集聚,使得资源的集中、合理、有效配置成为可能,这也正是产业集群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重要特征的根本原因。不同专业高职院校根据不同地市、区域的优势择有基础的院校为底子,归并其他院校的相应专业。粤东、粤北、粤西、珠三角的产业群不同在不同区域设置职业院校,建议对广东所有职业院校,按照不同产业分类,实现与产业集群对接。这样有利于降低成本、实现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五级对接。

(二)搭建产学研用创新互助平台

1、线下:重点打造不同产业行业职业教育集团。强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方面的省级统筹,推动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坚持“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校园建在工业园里”的理念,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学校分布与产业群基本一致,专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增专业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比如,整合广东所有高职院校的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和商务英语专业,合并成立以省外贸职业技术学校为底子的“广东省外贸职业学院”。抓紧推进“广东省外贸教育集团”的建设,更好调动各方资源,把集团做大做强。而该集团的运作建议有国际商务科班出生又有十年以上业务、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高职老师参与。省里出台政策,提高企业、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积极性。坚持“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校园建在工业园里”的理念,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机衔接。《计划》提出:推进省级职业技术教育示范基地(清远)建设,将基地打造成集约发展职业教育、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中高职衔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示范区。可以在清远的职城城辟出一块场地,建立类似于广交会这样的场所,开辟模拟公司、展会、学生创业中心、实训中心和研发中心。商科类企业由于成本问题很难大批量解决学生“顶岗实习”问题。只有政府投资建设这样的场所,才可使得社会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各院校的运作成本。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技能。

2、线上:科学建设“五位一体”创新平台,促进协同育人创新:坚持以服务为宗旨,集聚有效资源,提升协同创新,基于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构建良好的职业教育生态平台。建设“五位一体”(政府、院校、行业协会、企业、科研机构)的创新平台,整合、优化各省市商科类职业院校资源,重新规划,做到合理分布,协同办学,以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率,使得产学研用和谐发展,提升办学质量,增加职业院校与用人单位的获得感、幸福感,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打造广东职教品牌。

具体建议:

1、设置“广东职教论坛”。有线上和线下两个渠道、形式。分别由不同职教集团定期开展各类有益于学生的人文与职业素养、国情省情市情的分享和研讨。以增强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拓展培养职教学生的世界和市场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应变能力。

2、设置“广东职教竞赛平台”。用互联网+职业竞赛,不断开展各类有利于学生能力提升的竞赛。线上线下分别组织实施。线下主要是针对学生动手能力方面的,比如外贸技能、餐饮等;线上主要针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人文素质、人生观世界观、行业知识比赛等。

3、设置专业教学资源库。还是按照上述行业专业分类。做到各院校都有各自的优质教学资源库。只要各院校配备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场所和师资就可以实现。多建成类似于公司型课室,开展实训,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问题处理能力。

4、设置顶岗实习平台。平台有利于集聚各行业、企业资源,实现院校与行业企业对接,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提供机会和便利。

5、设置师资服务平台。可以提供师资继续教育和服务企业信息。

(三)创新师资评价体制。

1、对师资进行分类

创新职业院校建设与发展,关键在于师资队伍。高职称高层次的教师,应主要用在当学科当头人和做科研方面;没实践过的老师,负责理论教学。来自企业的老师负责教实践类、实训类学科教学和顶岗实习指导等。

《计划》提出,要实施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推动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高职院校建设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国家级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建议各院校增设“职业指导师”。可由有企业业务管理经验的老师担任,帮助各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和实践指导。各院校高、中层(院、系)领导中起码配备擅长企业经营管理的人才。广东的服务产业发达,企业众多,大量需要商科、财经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职业院校务必重视这类商科类“能工巧匠”,才可能为广东培养跟社会、企业需求匹配的合格人才。

2、职称制度改革落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一系列真招实措改进人才评价的方式。本着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评价专业技术人才,让专业技术人才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研专业,让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和获得感。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科学评价为核心,以促进人才开发使用为目的,健全职称制度体系,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创新职称评价机制,促进职称评价和人才培养使用相结合,改进职称管理服务方式。职业院校的商科类专业大量欠缺“双师双能”教师,跟传统的职业学院师资用职称评定有密切关系。必须为有企业一线经验的“能工巧匠”打通通道,比如,本专业本科以上,同时有五年以上的一线经验老师,应该评定为“讲师”级;本科以上文凭,有十年以上一线业务与企业管理经验的老师,特别是商科类专业的,应该评定为“副高”职称。

(四)创新构建“学习型组织”,构建共同愿景,进行流程再造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强化领导和教职工的服务意识和提升服务能力。将院校融入到国家的创新体系,为国家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持。

猜你喜欢

广东职业院校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Gardening is popular in schools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