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教学策略浅析

2019-01-12廖敏倩

魅力中国 2019年33期
关键词:鉴赏能力文学作品阅读教学

廖敏倩

(江西省上饶中学,江西 上饶 334000)

文学作品的创作都蕴含和体现着作者的价值观和情怀,语言是抒发思想的重要工具,而语言的表述形式多种多样,可供作者根据需要进行发挥。通过完成的作品,表达出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对社会的认知,从而使读者在阅读时与作者产生共鸣。学生对作品进行鉴赏时需要通过语言文字,在脑海中把作品表达出来的内容形象化,从而反映出作品表达的思想含义,最终通过领略的思想含义与作者产生共鸣[1]。

一、立足文本,品味语言

文学作品的阅读需要学生掌握语言知识,通过语言的表达掌握作品表达的含义。如果学生对语言文字无法掌握,那么鉴赏作品的能力也过于低下。

(一)激发体验

文学作品表达出的含义,学生在阅读时因为个体差异,理解的程度也各不相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化,使学生根据自身拥有的知识层面针对作品中的某个词汇和含义进行理解,完成优质阅读教学任务。举例来说,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中的《故都的秋》一课时,对于“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要怎样去理解?这需要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己掌握的生活经验来解读。作者为何要写这句话来表达秋草?教师引导学生你们观察过秋天草地上的草是什么样子的吗?有没有像作者所说的“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是疏疏落落的几根吗?然后鼓励学生对自己生活中对秋天的草的认知进行回答,让所有学生的脑海中都把作者的这句疏散的秋草与自己见到过的秋天的草进行对比,使学生能够理解作者为何要写成疏疏落落的几根秋草,表达了他拥有怎样的心境。在教师激发学生拥有的生活体验教学后,学生能够通过形象的对比,掌握作者所用词句想要表达出来的心境,达到鉴赏能力的提升。

(二)想象情境

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时,经常会运用突然转折和留有悬念的桥段,在读者进行阅读时,被突然的转折而引起了情绪波动,能够更积极的阅读下去,希望找到故事的结局。心里虽然急于知道结尾,但又怕错过了作品中最有趣味的情结,这是作者写作时的运用手段,能够引发读者的积极情绪,而作者在阅读时对突然的转折会产生一种想象,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判断猜测着故事的最终结果。这一过程使阅读者先拥有了疑惑,然后在思维上产生了联想和想象。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时,通过作者的表达,联想着故事的结局,然后再通过仔细阅读得到最终的答案,看其自己联想的结果是否与故事的结局相同[2]。

二、比较联系,拓展延伸

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其教学内容不能只停留在语文教材上,而是需要对知识内容进行扩展达到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对语文知识进行相关的扩展,学生能够通过更多的阅读,掌握了语文知识点的重要内涵,不只是学习质量得到了提升,通过大量相关的知识阅读,让学生能够通过一系列的相同的故事模式,掌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从而增强了阅读鉴赏能力。举例来说,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边城》一课时,作者沈从文借助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将人性的善良美好展示了出来。在学习时,教师可以将巴金的作品《小狗包弟》一课引入课堂中与《边城》一课进行比较,《小狗包弟》表达的是作者与小狗包弟之间的感情,两篇文章通过写人和写动物,将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都是对当时的环境拥有不满情绪的发泄。《边城》表达的是虽然环境如此不堪,但是在边缘之地仍然拥有着纯净的心灵与恬淡安详的生活。《小狗包弟》表达出作者痛恨当时的环境形势,又对自己的做法产生了悔恨之情,将包地送入到了医院成为解剖实验的牺牲品。通过两篇文章的比较可以知道,作者表达的都是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与痛恨,但又无可奈何。通过两个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对作品的内在联系进行掌握,从而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作者的思想境界。通过拓展延伸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即深刻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又使阅读鉴赏能力得到了提升。教师如此举措,使课堂具有了知识无限并无形的特点。通过运用比较、联系,使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出来,使阅读的空间得到了扩展,使知识无限延伸,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内容,还能够品味作品时能够快速掌握作者的思想。

三、小组合作学习,深入挖掘内涵

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可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通过交流使教学内容记忆在学生的脑海中,而且还能够深刻掌握作者的思想意识。以往教学中,学习的内容需要学生运用死记硬背的模式进行学习,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被激发,知识也无法达有效掌握,更无法达到鉴赏能力的提升。通过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只需把阅读教学运用提问的方式贯穿于教学中,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分析和讨论,再确定最终结果。此举措有效的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通过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虽然每个学生的意见拥有偏差,但是却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的拓展,使认识更为深刻,掌握作品的思想含义。

四、借助媒体,创设情境

文学作品虽然是用语言来表达,但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只是枯燥的对文字进行讲解,学生虽然能了解其句子的含义,但是却无法与文学作品产生更多的共鸣。主要是因为文字并不拥有形象的特点,学生的兴趣没有激发出来,所以对文字产生不出任何兴趣。又因作品的作者与学生的生活年代较为久远,学生并不能理解作者当代的生活境况,也无法产生理解的思想。所以,枯燥的文字教学并不能使学生深刻掌握作品含义。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文学作品的内容进行展现。多媒体技术把作品转变成声音、图像、颜色等综合运用,表现出作者当代的情境,学生通过身临其境,充分掌握了当代的生活情境,从而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怀,最终掌握了作品的思想内涵,教师也完成了较好的阅读教学任务[3]。

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需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措施,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充分掌握作者的思想情怀。从此可以看出教学措施的重要性,教师需要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不断提升,达到新课改的教学要求。

猜你喜欢

鉴赏能力文学作品阅读教学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培养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审美鉴赏能力培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审美鉴赏能力培养
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培养策略
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方法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