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返乡“双创”的影响

2019-01-12郑玲云

魅力中国 2019年33期
关键词:产教双创院校

郑玲云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山东 威海 264300)

2015年团中央联合农业部、中国农业银行印发了《关于实施大学生返乡创业行动的通知》(中青办联发〔2015〕3号),“计划每年重点支持不少于1万名大学生返乡创业,并对其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创业项目予以支持。”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并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在逐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在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育优良品格的主渠道,在大学生返乡创业过程中具有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如何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作用,事关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就业创业工作的顺利实施。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返乡“双创”中的作用

(一)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返乡“双创”观

大学生返乡“双创”,需要有正确的观念。当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双创”教育时,功利化倾向严重,过于注重提高学生创业技巧,急于求成。部分大学生把赚到更多的钱作为“双创”的目的,出现过度利益化倾向,在创业过程中迷失了正确的方向,这些都是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本质相违背的。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双创”观。通过思政课程学习,思政宣传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到产教融合中,从而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养成开阔的视野、开创的品格、辩证的思维,勇立时代潮头的奋斗精神,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大学生正确对待“双创”过程中的个人利益问题,把握正确的“双创”方向。

(二)培养高职学生返乡“双创”优良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8日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思想素质和品格培养的重要途径。目前,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过多关注创业成功率,却忽视了大学生创业精神、创业品质和创业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这将导致部分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和责任精神,缺乏面临创业失败时的合理的心理疏导和抗挫折精神。因此,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返乡“双创”品格的锤炼,培养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培养创新能力以及创业品格,培养感恩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返乡“双创”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反哺家乡教育

近年来,高校普遍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密切关系,也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恰当方式。但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大学生返乡“双创”过程中的反哺家乡教育严重不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阵地。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涵盖了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先进的科学理论等内容,但是对于大学生返乡“双创”的价值观引导,反哺家乡的教育却少之又少。这就导致大学生对返乡“双创”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价值判断,反哺家乡意识不强,动力不足,能力不够,效果不尽人意。

(二)缺失专业心理疏导

大学生返乡“双创”是一个实践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这时候必要的心理疏导和素质提升就尤为重要。然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偏重于理论的讲解、技巧的提升、成果的取得,却极少注重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的疏导。即使各高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设有心理咨询室,但有针对性的对创新创业过程进行心理疏导的却为数不多,大部分心理健康课程针对的是普遍的心理问题。这就导致大学生在返乡“双创”过程中遇到心理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疏导,从而产生抑郁、痛苦、烦闷,甚至从此消沉,一蹶不振,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创新创业活动。

(三)缺乏“双创”精神培育

“就业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它影响到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我国通过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教育,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若这种以就业为价值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相应的精神培育,那么势必无法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最终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时,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具体性的“双创”精神引导,这导致部分返乡“双创”的大学生缺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缺乏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缺乏反哺家乡、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这都不利于大学生顺利实现返乡“双创”。

三、促进高职学生返乡“双创”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一)深化感恩情怀,增添完善反哺家乡建设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加强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领地。高职院校应将感恩教育等优良传统道德教育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使感恩教育成为学生的“必修课”。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通过课堂讲授,案例讲解,视频观赏,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从思想方面启发学生的感恩意识,从情感方面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从品行方面促成学生的感恩践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感恩的深远意义,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从而可以自觉地形成感恩意识,深化感恩情怀,树立责任意识,增强反哺家乡奉献精神。

(二)加强人文关怀,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大学生返乡“双创”,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也要加强人文关怀。高职院校在进行创新创业课程时,要把在创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排解一并讲授给学生,让他们对未来的创业过程有一个心理预期,对可能面对的挫折和困难有所了解,从而增强心理抗压能力。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政课教师更应该注重训练学生面对困难的坚强意志,经受挫折的顽强信心,百折不挠的奋斗意识,抓铁留痕的实干精神。高职院校还应该构建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采用合理的恰当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疏导心理障碍,提升心理素质,从而为更好的实现返乡“双创”的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双创”意识,创建产教融合思政教育体系

产教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意识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个人素质。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积极转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实到全体学生,并把它作为高素质专业化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助推器。通过校园文化宣传,加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氛围,利用新闻媒体、校园网、校园文化宣传栏等多种途径,宣传推广创新创业先进典型和榜样,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和增强学生创新创业信心。通过社会实践,将大学生课堂所学到的创新创业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检验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同时,高职院校还应积极举办创新创业专题活动,组织校园创新创业大赛,积极加强与企业合作,广泛开展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指出,促进青年更好成长、更快发展,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明确要求深入开展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培养。在产教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为实现高职院校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引导和学生品格的塑造,有助于高职院校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能力的提升,素质的增强,就业压力的缓解,进而为实现国家双创目标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产教双创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