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2019-01-12蒋钦

魅力中国 2019年33期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大学

蒋钦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广元 628000)

随着我国社会生活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也逐渐开始对心理健康重视了起来。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来说,随着就业压力、住房压力、学业压力以及恋爱压力的增加,都对大学生们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和困难,甚至导致大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要想帮助大学生摆脱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和困扰,就必须要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辅导员对学生们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帮助大学生更加健康快乐的生活和成长。

一、当代大学生存在的普遍心理问题

对于大学生们来说,在学校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同学老师以外,最容易亲近和接近的人就是辅导员。高校的辅导员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也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辅导员作为学生们在学校学习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进行健康、正确的引导。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心智和思想仍然不够成熟,心理承受能力也比较弱,同时在自己处理问题方面经验也不足。因此,许多大学生们的心理容易受到家庭、学校、同学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对大学生的心理造成负担和压力,导致大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要想对大学生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就必须要对大学生目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具体的问题,再进行辅导和解决。下面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普遍心理问题展开具体的论述。

(一)生活学习环境不适应造成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初入大学时,首先要适应的就是那个自己即将要生活和学习四年的大学校园。有的学生们甚至不止要适应校园环境,还要适应城市环境、生活习惯、地域差异等等。有一部分学生对于突然改变的生活环境,会出现严重的心理变化和不适感。有的大学生选择了离家较远的城市时,就会对其他城市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感到不习惯和不适应,同时远离了熟悉的家人和朋友,来到陌生的城市,就会加重大学生心里的孤独感和不适感。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和憧憬,当真正进入到大学生活中时,发现大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大学生心里就会产生严重的落差感和失落感。同时由于大学的管理方式与高中时期的管理方式完全不同,学生们就会很容易在大学这种比较宽松的环境中迷失自我,产生惰性,对学业也不够重视,甚至有的学生还沉迷于网络游戏。

(二)人际关系处理不当造成的心理问题

大学里所有的人和物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时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就是需要处理好身边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在进入到陌生的校园学习的时候,身边没有自己熟悉的家人和朋友,大学生需要面对陌生的室友、同学、老师等。但是由于大学里面的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城市和地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观念、生活习惯,要想处理好与身边朋友的关系,交到好朋友,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由于一部分学生性格比较害羞,或者沉默寡言等自身性格的限制,在与身边的室友和同学进行交流沟通中会显得比较的被动和紧张,从而可能会造成这一部分学生容易产生焦虑感和无助感,导致这一部分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

(三)学习方式不适应造成的心理问题

大学的学习方式和管理方式都与高中存在着差异,大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与高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同。在高中时学生们普遍都是被动式的学习,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时间较少,而到了大学则要求学生们学会主动学习,一切学习都靠自己自觉,学生们学习的自主化程度提高。但有一部分学生在大学时无法适应这种学习方式,在没有老师进行严格管教的情况下,部分大学生就会在学习上产生惰性,没有将注意力放在学习上,进而丧失学习兴趣。同时由于大学学习的内容和知识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难度也比较大,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比较吃力,无法理解到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在课下也不进行自主复习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学生的考试成绩不理想,从而对学生造成学业上的压力。

(四)求职择业压力增加造成的心理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择业难的问题逐渐严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变得越来越不乐观。对于即将毕业找工作的大学生来说,择业就业问题成了这类大学生最严峻的心理负担。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的就业方向不够明确,对于自己的前途也是一片迷茫,这种焦虑也随着大学生毕业日期的临近,逐渐加重了大学生对于就业的紧张感和无力感,严重时造成大学生一些就业的心理障碍。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由于企业招聘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导致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自我怀疑和自卑,从而进一步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引发大学生们的心理问题。这种求职择业压力而带来的心理问题是现阶段即将毕业或者大三的学生尤其突出的问题,需要在日常的心理教育中尤其注意。

二、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

上述我们已经提到了当代大学生存在的普遍心理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生活学习环境不适应造成的心理问题、人际关系处理不当造成的心理问题、学习方式不适应造成的心理问题、求职择业压力增加造成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都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成长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利用网络信息充分了解学生动态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学生们大多都能够熟练地掌握各种各样的新媒体技术,辅导员也可以通过网络信息的方式来充分的了解和关心学生们的动态。例如,辅导员可以建立微信群、QQ群等,通过建群的方式将学生们进行联系;同时这也方便辅导员与学生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另外辅导员还可以在微博、朋友圈、QQ空间等来了解到学生们的日常动态,不仅能够拉近辅导员与学生们之间的关系,还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大学生们的心理困扰,方便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此同时,辅导员还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在关注学生日常动态的同时,对于一些重要事项、重点信息或者时事新闻等进行推送和宣传,帮助学生关注学校的各种政策和学习信息;当学生出现问题或者可能出现问题时,辅导员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快速的指导,帮助学生的成长。

(二)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

大学也是一个集体,辅导员要让学生们有一个集体的意识,要经常性的举办一些集体性的活动,让大学生们在集体的活动中放松心情,结交到更多的朋友。辅导员也要经常将班级上的学生集结在一起,为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解,当学生认可集体的时候,就会更加的信任这个集体,同时还能够增加学生们之间的凝聚力和团结力。

与此同时,辅导员可以引导班干部定期展开班级活动,鼓励学生去参与一些有意义的班级小活动或者共同策划某一项活动和晚会,增加班级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这样一来,当某个学生出现问题是,也有利于更好地进行疏导和解决,帮助学生和班集体的共同进步与成长。当然,充分发挥班集体作用还需要辅导员能够准确的把握班集体作用的限度,在妨碍学生进行彼此帮助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引导,推动整个班集体的健康成长。

(三)转变学生对心理教育的固有观念

许多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比较模糊,不够明确,认为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理存在着问题或者心理不健康等,从而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抗拒感。对于这种观念与态度,辅导员应该及时的采取措施转变大学生们的这种固有观念,在改观学生们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态度的同时,促进心理教育应用程度的不断广泛。由此,辅导员可以通过经常性的为学生们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小知识,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能够正确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并在实践运用中不再抵触心理教育。此外,辅导员还可以通过一定的班级活动和网络技术向学生详细的介绍心理教育的方法、条件以及重要效果,引导学生逐步转变自身的态度和观念,进而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利用网络信息充分了解学生动态、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转变学生对心理教育的固有观念。为了大学生能够拥有健康的心理,高校辅导员必须要切实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和困扰,从而促进大学生能够全面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辅导员心理健康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大学求学的遗憾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